![](http://img4.makepolo.cn/img4/267/721/100014426721_14159390141001.jpg)
【名称】《草地上的午餐》
【作者】爱德华·马奈
【年代】1863年
【类型】布面油画
【尺寸】206×265cm
【收藏】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马奈出身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母本不愿儿子学画,但在马奈的坚持下,他们把他送进了当时法国最有名的一位老师开设的画室,希望他借此步入正途,成为入选官方沙龙展览的画师。因为在那时候,画家只有获得了展览评委的承认,才可能在社会上出名,才可能获得稳定的收入,这当然也是年轻的马奈所梦想的。但他很快发现,老师的画室过于沉闷了,只能照着古典的模特和方式作画,“每当我走进画室,总觉得好像是走进坟墓一样。”于是,他退学而后到欧洲各地的博物馆中去直接面对古代大师的作品,提香、委拉斯贵支等人畅快淋漓的笔法都使他深受启发。同时,这个心思灵敏又有主见的年轻人也强烈地想表达自己的愿望,他开始做一些大胆的尝试,然而这些尝试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图中这幅《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最早引起人们争议的作品,他在1863年将它提交给官方每年一度的美展评委会。了解美术史的人一眼便会认出,他的主题借鉴了16世纪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或者是提香)的一幅名作《田园协奏曲》,当时的专业人士和批评家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这张画就收藏在卢浮宫里。《田园协奏曲》已经是一张很隐晦的作品,画面上的每个人物都具有象征性的内涵,有人推测他们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谬斯女神与抒情诗人。与之相比,马奈想要表达的意图就更加令人费解了。他在郊外的草地上画了四个现代人:左边的是裸体者是他最喜欢用的模特;中间的是他自己的兄弟;右边戴帽子的是一位雕塑家,他不久也成了马奈的亲戚;远处的女子不可辨认。评论家怎么看也认为,无论是优雅的造型还是严谨的色彩,马奈的作品都根本无法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比。他涂抹颜料的手法显得过于粗率,而且把裸体的女性画在衣冠楚楚的绅士旁边,实在很不得体。
画自然落选,但马奈在生前也不喜欢对作品做出过解释,因此我们今天很难得知作者的本意,只好让画面自身来说话了。此画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他的构图上,画家巧妙地穿插组织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三角形,使作品很接近于我们今天在设计领域里经常谈到的“平面构成”。细心的观众可以注意到,以画面中心三位主角任何一个人的头部为顶点,都可以构成三个共用一条底边的三角形,而另外一个最大三角形的顶点在他们的上方,是一只已经快被挤到画外的红色照觉鸟。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层层相套的三角形也出现在纵深方向的构图上,弯腰俯身的女子以及树林间透出的光亮都可以作为三角形的顶点。而透过这些精心的安排,读者会感觉到雕塑家伸出的手势一定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因为在所有这些三角形中,它都处于毫无疑问的核心。这个手势在传统上是男女“乱交”的象征。马奈这幅作品看上去表现了一个朋友聚会的私密空间,但他实际的意图却只想别处,风流与窥视,那本是巴黎社会的上层人士再熟悉不过的,可马奈突然使它们陌生化了,同时也是对人内心秘密的挑战。
即使单从绘画语言的角度来说,《草地上的午餐》也与从前表现出许多不同,而它在将来绘画发展趋势上所起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到,马奈不再像过去的画家那样关心空间透视、明暗对比,以及由此造成的立体感,而是用很整的色块来概括画面,使形体上看上去都是扁平的。在不了解他用意的人看来,这种手法确实显得有点幼稚草率,但是马奈不想使他的模特处于卡拉瓦乔式的聚光灯下,而是在户外,受着自然阳光的照射,强烈的结构对比没有了,所有物体都变成最基本的形和色斑。当然,整幅作品经过深思熟虑的构图,仍然具有深度空间的效果,但马奈却把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大大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