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Kilby成功发明的首个集成电路是将一只晶体管、数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容器嵌置在一片不到半英尺长的锗片上制成的。无论用哪种标准衡量,这种装置都只能用粗糙来形容,但示波器屏幕却显示这块集成电路确实能够运作。
Jack Kilby时常调侃说,如果他知道自己发明的首个可实际使用的集成电路在接下来的40年一直被人们所运用,他一定会“把它设计得美一点”。
一代又一代电气工程师完成了他的这一愿望,而未来的接班人还将继续将他的原始设计变得更加完美。
但是,回到1958年,究竟是怎样的技术元件帮助Jack Kilby将其粗略的设计从设想变成现实呢?
早在九年前,贝尔实验室就发明了晶体管,由此打开了半导体电子学进步的大门。
贝尔的晶体管代替了此前体积大、成本高、易碎且功耗大的真空管。1950年代中期,晶体管开始出现在消费性产品和军事应用中。
然而,晶体管自身也存在弱点。部分应用要求将数千个晶体管与同样成千上万个传统元件手工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电路。这项工作不仅耗时、成本高昂而且可靠性也令人堪忧。
除此之外,晶体管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工程师将该问题称为“数字暴力”,即电路系统中相互连接的晶体管与其他装置的绝对数量将导致晶体管应用停滞不前。其体积与重量也往往会使得它们无法在包括空中军事应用等众多装置中运行。只要一个元件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都会彻底瘫痪。
电烙铁毛刷配合拆卸法
这个方法简单,只要有一把电烙铁和一把小毛刷即可。拆卸集成块时先把电烙铁加热,待达到溶锡温度将引脚上的焊锡融化后,趁机用毛刷扫掉溶化的焊锡。这样就可使集成块的引脚与印制板分离。该方法可分脚进行也可分列进行。最后用尖镊子或小"一"字螺丝刀撬下集成块。
增加焊锡融化拆卸法
这个方法是一种省事的方法,只要给待拆卸的集成块引脚上再增加一些焊锡,使每列引脚的焊点连接起来,这样以利于传热,便于拆卸。拆卸时用电烙铁每加热一列引脚就用尖镊子或小"一"字螺丝刀撬一撬,两列引脚轮换加热,直到拆下为止。一般情况下,每列引脚加热两次即可拆下。
多股铜线吸锡拆卸法
就是利用多股铜芯塑胶线,去除塑胶外皮,使用多股铜芯丝。使用前先将多股铜芯丝 上松香酒精溶液,待电烙铁烧热后将多股铜芯丝放到集成块引脚上加热,这样引脚上的锡焊就会被铜丝吸附,吸上焊锡的部分可剪去,重复进行几次就可将引脚上的焊锡全部吸走。有条件也可使用屏蔽线内的编织线。只要把焊锡吸完,用镊子或小"一"字螺丝刀轻轻一撬,集成块即可取下。
74HCT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