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150-0272-0856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经济开发区106号
高强修补砂浆:
1-5 2400/吨
5-10吨 2300/吨
10-15吨 2200/吨
20-25吨 2100/吨
25-35吨 2000/吨
35-50吨 1900/吨
产品详细描述
本品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修补砂浆;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操作简便,可潮湿基层施工,健康环保。使施工步骤变得简单、方便,耐久性与混凝土同步,缩短工期,可确保经济性。
项目 技术指标 检验结果
抗压强度(Mpa) R1 ≥15 16.6
R3 ≥25 0.5
R28≥40 52.8
拉伸粘结强度(Mpa) ≥0.9 1.73
弹性模量(Mpa) / 2.4﹡104
原强度 ≥1.0 1.8
压剪强度耐水(Mpa) ≥0.7 1.5
耐冻融 ≥0.7 1.5
产品特点:
对旧混凝土基层有良好的适应性、粘结力强。
兼有密实及良好的防水防渗性。
能在潮湿基层和潮湿环境下施工,可在不停产条件下进行局部抢修。
操作方便省时省工,在中强度气体腐蚀环境下,可替代有机涂料,并较树脂材料施工简单,价格低廉。
操作简便,袋装干粉,现场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现场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一周内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30℃范围内,温度过低将导致强度不足,温度过高加速水泥的凝结影响施工效
基层处理:
基层混凝土应已达到最终龄期并收缩完毕,表面清洁、干燥(含水率<5%)诸如尘土、油污、沥青、黏合剂、油漆、水泥浆皮、石灰或石膏类表层及其他影响界面粘结的污染物必须清理干净,让混凝土充分吸收水份,待混凝土表面无明水的情况下,即可施工。
基面要求:
必须坚硬、无松动脆弱颗粒、无尘、无赃物。油污或蜡污层面及浮浆层必须彻底清除。
搅拌:
将水按比例倒入合适的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入粉剂。用低速电动搅拌器(最大转速500转/分钟)搅拌3分钟,避免引入空气。按比例加入粉剂可获得所需要的施工稠度。
用量标准:粉剂用量1.85~1.95kg/mm,材料用量取决于混凝土表面和施工方法。
混合比:水:粉=(重量比)或水灰比控制在13%-15%
养护:压光处理后,3-5小时用水喷洒表面一次,养护2次后,不再养护
咨询电话;150-0272-0856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经济开发区106号
每月稳定销售量超万吨,机械化施工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该公司通过不断实践应用、改革创新,证明了机械化施工完全可以降低企业产品综合成本,抹平与自拌砂浆的差价,同时使预拌砂浆空鼓、开裂、脱落、渗漏等传统质量问题也得以解决。 业内人士分析,机械化喷涂的推广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改革和创新,快速发展机械化施工技术是真正意义上建筑业的革命,这对预拌砂浆行业快速进入建筑市场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时间:2014-07-28 11:46:55 |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的建筑渗漏问题一直困扰工程市场,最近一次的行业调查将问题以数字呈现。7月4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此次抽样共计勘察2849栋楼房,建筑屋面样本渗漏率达到95.33%;地下建筑样本渗漏率达到57.51%;住户样本渗漏率达到37.48%。 建筑防水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材料,建筑防水的优劣关乎结构安全和居住舒适性。但公之于媒体的渗漏案例越来越多。据北京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心的数据显示,建筑工程领域有1/4的法律纠纷是因为住宅建筑渗漏引发的。 2013年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约为154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行业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 “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黑色产业链’肆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综合治理作为政府监管制度的一种修复,是现阶段主要的质量管理手段,但要彻底解决建筑渗漏问题,须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建筑渗漏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全国建筑渗漏情况相当严重。本次抽样调查涉及全国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城市,850个社区,共计勘察2849栋楼房,访问3674名住户。数据显示,建筑屋面样本2849个中有2716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95.33%;地下建筑样本1777个中有1022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57.51%;住户样本3674个中有1377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37.48%。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程,渗漏情况都不一样。但这个调查数据有一定代表性,建筑渗透率总体是较高的。”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林标评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筑渗漏的背后是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黑色产业链’肆虐。 目前,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且多数为落后产能。更有甚者,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 “这些矛盾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为代价的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大量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水产品的现象严重。”朱冬青说。 同时,由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监管不力,导致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工程市场。据了解,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招标多采用最低价中标,常有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价的现象,这为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市场空间。防水工程被层层分包,监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把住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关。“施工资质挂靠现象严重,施工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再好的材料也保证不了防水工程质量。”朱冬青补充说。 也正如叶林标所说,建筑渗漏涉及工程造价、设计、施工、材料、维护保养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工程原因也不尽一致。 现阶段仍需靠综合治理 建筑渗漏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2013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渗漏列入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首,规划用5年时间进行专项治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连续3年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列入全国质量提升重点产品名单。 2013年防水材料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8个省、直辖市200家企业生产的200批次建筑防水卷材产品,34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渗漏是建筑的顽疾,必须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朱冬青认为,现阶段还是要发挥政府的力量,建立和完善应用领域的质量管控制度。 比如,完善招投标机制,破除单纯的“最低价中标”,转向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导向;严管施工资质,加强工人技能培训,推广防水专项由业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体化的做法,杜绝防水工程层层分包;生产环节,加强生产许可证发证管理和证后监管,保持对建筑防水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的高压态势。 业界亦希望,从各个环节遏制“黑色产业链”,通过执法信息、违规信息、失信信息、质量失信“黑名单”等信息公开遏制无序竞争。 另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一些地方分会的主导下,一些防水企业开展了行业提升质量自律宣言,协会相应地做了自律巡查抽检。朱冬青说,要开展行业自治,继续扩大行业质量动态监督和质量约谈范围。 7月26日,以“绿色建筑的变革与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房(绿色)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上,中国首家新型墙材艺术体验馆正式落户宁波南部商务区宁波商会大厦。今后,宁波市民可以在现场亲身体验各种不曾见过的建筑新材料。 中国首家新型墙材艺术体验馆由宁波华宝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立,是国内首家集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