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墙面修补砂浆武汉品泰特种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高强修补砂浆是拥有国家专利技术的商品.高强修补砂浆热线15002720856高强修补砂浆质优价廉,免费送上门.期待与您在高强修补砂浆上长期合作.
咨询电话;150-0272-0856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经济开发区106号
高强修补砂浆:
1-5 2400/吨
5-10吨 2300/吨
10-15吨 2200/吨
20-25吨 2100/吨
25-35吨 2000/吨
35-50吨 1900/吨
聚合物修补砂浆
适用范围
混凝土脱模后蜂窝的修补、混凝土基面缺陷的修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穿结构孔的填充、窗框周围空隙的防水填充。
特性优点
■预拌单组份产品,质量有保证,加水搅拌后即可使用;
■触变性佳,可厚层施工;收缩率低,不易开裂;
■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与混凝土结构匹配性优;
■绿色材料,无毒、环保。
基面处理
■底材必须坚固、浮浆应清除;
■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无粉尘、油腻、脱落物、脱模剂等有碍粘结的物质;
■用清水冲洗施工面,待基面无明水即可施工;
施工工艺
■按水粉比约0.17将粉料与水混合,机械连续搅拌约3分钟,混合至均匀的胶状物,若胶浆静置数分钟后再略为搅拌一下,可获得更佳效果;
■将浆料批涂于施工面,厚度不宜超过30mm,超过30mm需分层施工;第二层须待至首曾层手触硬后方可施工,一般天气2~3h;
■若填充孔洞直径超过100mm或修补厚度超过50mm,可掺加适量细石,细石直径宜小于10mm,掺加量不宜超过40%;
■砂浆初凝后(视乎天气环境,一般2~3h),用批刀搓磨至表面平整。
注意事项
■搅拌好的胶浆应在2小时内用完,干结的胶浆不可重新加水后使用;
■禁止在5℃以下的环境使用,避免高温、极干燥环境下施工;
■施工后若遇高温干燥天气,洒水养护至少3天,每日2~3次;
参考指标
项目 |
指标要求 |
I级 |
II级 |
抗压强度28d MPa |
≥75 |
≥45 |
抗折强度28d MPa |
≥12 |
≥10 |
粘结强度14d MPa |
≥1.2 |
≥1.0 |
抗渗压力28d MPa |
≥2.5 |
≥2.0 |
执行标准:JG/T289-2010
包装贮存
25kg防潮纸塑袋包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未启封产品保质期一年。
砂浆案例
咨询电话;150-0272-0856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经济开发区106号
为住宅建筑渗漏引发的。
2013年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约为154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行业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
“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黑色产业链’肆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综合治理作为政府监管制度的一种修复,是现阶段主要的质量管理手段,但要彻底解决建筑渗漏问题,须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建筑渗漏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全国建筑渗漏情况相当严重。本次抽样调查涉及全国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城市,850个社区,共计勘察2849栋楼房,访问3674名住户。数据显示,建筑屋面样本2849个中有2716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95.33%;地下建筑样本1777个中有1022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57.51%;住户样本3674个中有1377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37.48%。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程,渗漏情况都不一样。但这个调查数据有一定代表性,建筑渗透率总体是较高的。”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林标评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筑渗漏的背后是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黑色产业链’肆虐。
目前,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且多数为落后产能。更有甚者,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
“这些矛盾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为代价的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大量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水产品的现象严重。”朱冬青说。
同时,由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监管不力,导致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工程市场。据了解,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招标多采用最低价中标,常有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价的现象,这为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市场空间。防水工程被层层分包,监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把住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关。“施工资质挂靠现象严重,施工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再好的材料也保证不了防水工程质量。”朱冬青补充说。
也正如叶林标所说,建筑渗漏涉及工程造价、设计、施工、材料、维护保养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工程原因也不尽一致。
现阶段仍需靠综合治理
建筑渗漏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2013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渗漏列入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首,规划用5年时间进行专项治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