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 | 1(kg) | 外形尺寸 | 原装(mm) |
产品认证 | CCC | 温度范围 | -40+80(℃) |
响应时间 | 0.01(ms) | 防护等级 | 2 |
放电电流 | 80(A) | 额定放电电流 | 20(A) |
额定电压 | 380(V) | 操作电压 | 690(V) |
加工定制 | 是 | 安装形式 | 并联 |
保护性质 | 其他 | 电压等级 | 低压 |
类型 | 其他 | 型号 | PR-20KA/3P+N |
品牌 | 施耐德/Schneider | | |
最原始的
浪涌保护器羊角形间隙,出现于19世纪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
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故称“浪涌保护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铝浪涌保护器,氧化膜浪涌保护器和丸式浪涌保护器。30年代出现了管式浪涌保护器。50年代出现了碳化硅
防雷器。70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浪涌保护器。现代高压浪涌保护器,不仅用于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
过电压,也用于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
一、电涌保护器(
spd)工作原理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
“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
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浪涌保护器的作用
雷电放电可能发生在云层之间或云层内部,或云层对地之间;另外许多大容量电气设备的使用带来的内部
浪涌,对
供电系统(中国低压供电系统标准:ac 50hz 220/380v)和用电设备的影响以及防雷和防浪涌的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云层与地之间的
雷击放电,由一次或若干次单独的闪电组成,每次闪电都携带若干幅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
电流。一个典型的雷电放电将包括二次或三次的闪电,每次闪电之间大约相隔二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大多数闪电电流在10,000至100,000安培的范围之间降落,其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00微秒。
供电系统内部由于大容量设备和变频设备等的使用,带来日益严重的内部浪涌问题。我们将其归结为瞬态
过电压(tvs)的影响。任何用电设备都存在供电电源
电压的允许范围。有时即便是很窄的过电压冲击也会造成设备的电源或全部损坏。瞬态过电压(tvs)破坏作用就是这样。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微电子设备,有时很小的浪涌冲击就可能造成致命的损坏。
供电系统浪涌的影响
供电系统浪涌的来源分为外部(雷电原因)和内部(电气设备启停和故障等)。
雷击对地闪电可能以两种途径作用在低压
供电系统上:
(1)直接雷击:雷电放电直接击中电力系统的部件,注入很大的脉冲电流。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
(2)间接雷击:雷电放电击中设备附近的大地,在电力线上感应中等程度的
电流和电压。
内部
浪涌发生的原因同供电系统内部的设备启停和供电网络运行的故障有关:
供电系统内部由于大功率设备的启停、线路故障、投切动作和变频设备的运行等原因,都会带来内部浪涌,给用电设备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计算机、通讯等微电子设备带来致命的冲击。即便是没有造成永久的设备损坏,但系统运行的异常和停顿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核电站、医疗系统、大型工厂自动化系统、证券交易系统、电信局用交换机、网络枢纽等。
直接雷击是最严重的事件,尤其是如果雷击击中靠近用户进线口架空输电线。在发生这些事件时,架空输电线
电压将上升到几十万伏特,通常引起绝缘闪络。雷电电流在电力线上传输的距离为一公里或更远,在雷击点附近的峰值电流可达100ka或以上。在用户进线口处低压线路的电流每相可达到5ka到10ka。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电力设施每年可能有好几次遭受雷电直击事件引起严重雷电电流。而对于采用地下电力电缆供电或在雷电活动不频繁的地区,上述事件是很少发生的。
间接雷击和内部浪涌发生的概率较高,绝大部分的用电设备损坏与其有关。所以电源防浪涌的重点是对这部分浪涌能量的吸收和抑制。
供电系统的
浪涌保护
对于低压供电系统,浪涌引起的瞬态过电压(tvs)保护,最好采用分级保护的方式来完成。从供电系统的入口(比如大厦的总配电房)开始逐步进行浪涌能量的吸收,对瞬态过电压进行分阶段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