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别的情侣秀恩爱时,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对研究生情侣却在晒发明。3年时间里,他们陆续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大多与医疗器械有关,未来可广泛用于医疗领域。这对情侣既是发明狂人又是“学霸”,如今,他们正在寻找能把专利转化成产品的企业。
▲
▲
▲ 3年获37项专利,“学霸”情侣不简单
昨日上午,《洛阳晚报》记者在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见到了朱小娟。朱小娟今年28岁,是河南科技大学肿瘤学研究生,目前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不久前,她和男朋友时振国申请的一种碎石端可封闭的经皮肾镜取石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发明专利。这个装置可在封闭的空间内将肾结石打碎,避免结石残渣留在体内,能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朱小娟是焦作人,时振国是洛阳人。2009年,他们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有过一段在医院工作的经历。2011年和2012年,时振国和朱小娟先后考上了河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刚入学时,学校启动了创新工程,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研究生科技创新。”朱小娟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和时振国加入了学校的创新协会。他们在医院学习时,发现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存在缺陷或不便,然后想办法解决。
2012年至今,朱小娟和时振国在学习、研究之余,先后获得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大多是对现有的医疗器械进行完善,实用性很强。
▲
▲
▲距电影院一步之遥,他们却整天泡在实验室里
朱小娟性格腼腆,不善言辞,但讲话很有逻辑,随身带着小本随时记录想法。
“小娟虽然内向,但很努力,做事严谨,主动性强,在医院的100多名在读研究生中出类拔萃。”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研究生管理科科长赵杰刚说,朱小娟和时振国的10项国家发明专利实属高产,目前该院所有医生才申请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虽然这和医生平时工作繁忙有关,但能从侧面反映出“学霸”情侣非常优秀。
《洛阳晚报》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读研至今,她和时振国把大量精力放在学习和发明上,虽然医院距电影院仅一步之遥,但他们从未看过电影,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到医院学习。
“我俩最大的乐趣就是一起做饭,偶尔看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朱小娟说,去年,时振国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俩人难得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基本变成了如何改进医疗器械。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静说,学校每年都会对研究生科技创新进行奖励。去年,朱小娟和时振国因综合成绩优异,分别获得2万元的国家奖学金。此外,他们因取得2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又获得2.2万元创新奖励。今年,朱小娟又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按照奖励办法,她将获得2万多元的奖金。
▲
▲
▲正在寻找企业,将专利变成产品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还见到了他们取得的厚厚一沓国家专利证书。
其中,有项名为“一种节能可加药防尘口罩”的实用新型专利,这种口罩可用于粉尘环境下。这种口罩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都有风扇和滤网,还能将提神醒脑的药物注入口罩,工人可根据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调节通风效果。
“专利虽多,但未转化成产品。”朱小娟说,这些专利转化成产品需要不少资金,他们承担不了。
今年4月,这些专利被新乡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相中,对方希望她能到公司工作,但被朱小娟拒绝。朱小娟说:“我学的是肿瘤学,还是想留在医院工作,多接触临床也有助于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