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商盟会员)
价格:7800元/年
功能:商盟认证,商机智造,1个四模网站(含四模),商盟会员(G17)每天发布50条,商盟联播,商盟通云客服系统(PC+手机),易管家,手机版(小易),应用商店(增值应用):400(话费补贴60%,增值服务100%全额补贴),全网回呼补贴100分钟,名片,企业秀,微营销。
操作方法:联系淄博兴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淄博地区总代理)
微生活占到了微信的风口,为何飞不起来?
从一个旁观者,和微生活与微信的诞生之时便一直跟随使用的重度用户的视角看去,微生活(无论其作为腾讯官方的产品还是大众点评的产品)在微信的体系内无法成为飞起来的猪有其必然性,以下整理了作者本人的几个观点:
2. 微生活在微信里面的杠杆支点是根本性错误:本地生活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本地”,这个“本地”是由用户主动意识表达的,而非通过手机的定位功能,被动表达出的。在微信的社交网络里,其实用户是没有位置归属的。看看你通讯录里面的好友,谁会在乎你在火星还是地球吗(什么,有?看错了吧,哪TM是momo)?非要把一个“本地”的锥子往没有地标的铁墙上扎,后果可想而知!这样说来,难道微信的用户不需要吃喝拉撒了?
本地生活服务在微信死路一条?不尽然也,仔细研究一下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就会发现上文已经提到的“阅读订阅的公众号”是有内涵的。在这个时候,用户是通过关注某些公众号来主动表达了其位置属性。作者通过和战斗在中国互联网第一线数年之久的站长们的长期深入交流,明白了地方公众账号和垂直公众账号在微生活服务的支点作用:微信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每一个公众账号就是这个大网下面的小网络,而在这个小网络里面每一个用户具有了地理属性和兴趣属性。这时,公众账号所推出的生活服务就顺理成章地受到了其粉丝的推崇。
工具化时期
野蛮生长的同时,人力车夫模式遇到了管理瓶颈,人工处理订单累死人,效率低,很快就遇到天花板了,加上朋友面子也给了很多次了,没法再给了,人力求转发的效果也越来越差,早期的玩家开始出现路线分化,一种走向分销和直销模式,继续加大人肉传递网络,另一种走向了工具化路线。
随着一系列微店产品诞生,微电商的玩家开始向工具化平台迁移,这样能够让自己的微电商可管理、可组织化、可规模化,这样的微电商开始往微电商创业方向上看,而随着淘宝屏蔽微信,微电商的第三方平台出现了繁荣景象,微店、有赞等等一系列移动网店工具出现。
微信官方也推出了微信小店,但是,功能比较简单,更多还是需要第三方来通过api进行深度构建,但是,微信官方给自己留下了一个电商数据的接口,这就意味着某一天,微信可能会封闭化来让自己成为移动电商的中心。在工具化逐步成为习惯之后,京东、拍拍这样和腾讯关系密切的平台在移动端追上来了,京东在微信发现处有一级菜单,拍拍更是要借助微电商实现逆袭,此时,淘宝因为pc产品沉积太深,反而有点落后了。
工具化时期,微信用户对于微电商的新鲜感下降,开始步入常规的状态,微信支付的便利性和第三方工具的后端便利性的合作与博弈,此时,微电商流量开始走向垂直化和精准化,基本告别野蛮生长,需要更多在商品和服务细节下功夫。职业微电商人群开始大量出现,微电商也开始出现各类培训、讲座、沙龙等活动,开始步入一个产业型方向,运营、营销、技术、设计等都更加的职业化和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