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回收咨询硅片原理[信义光能,太阳能,发电]信义光能(00968):你的钱能够收回来吗?调试模式:[信义光能,太阳能,发电]信义光能(00968):你的钱能够收回来吗?
本文来自“雪球网”的雪球号“一分钟投资笔记”。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太阳能发电,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只要有阳光,就可以产生电力,所以连“钢铁人”马斯克(Elon Musk)早年与亲属成立为家居兴建太阳能屋顶的Solar City,其后更将其并入Telsa内,连同公司另一储电产品Supercharger,就可以一站式解决家居用电及出行问题,同时不会产生污染。
理想很美好,不过现实是太阳能板造价偏贵,难以与传统烧煤及石油等火电竞争。所以政府则以补贴形式,鼓励兴建太阳能发电厂及民众自建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发电装置。降低城市污染及扶持产业。
芸芸光伏上市公司中对信义光能(00968)感兴趣,无他,有“信义系”品牌,是信义玻璃(00868)的子公司,加上公司结构相对独立,非一般光伏上市公司须不断依靠政府的津贴补助扶持等等,都令我对公司有较大的好感。
今年光伏行业日子一般,因为政府去年将上网电价(即太阳能发电站接入电网将电力出售所得的价格)大幅降低,令投资热潮相对放缓。作为全球产能最高的太阳能玻璃(粗略理解是晶硅太阳能板上的玻璃)生产商,信义光能自然会受影响。不过公司今年中仍交出不俗的业绩,收入按年升67.2%至53.1亿元(港元.下同),纯利升12.5%至12.5亿元。
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公司加大发展EPC业务,即协助客户兴建分布式太阳能电站,该业务上半年的收入高达21.3亿元(港元.下同),按年增加约6.5倍,并取得5.4亿元毛利,当中的毛利率维持在25%左右。对比2016年及2015年,EPC业务收入仅得6.8亿元及5.3亿元。同时,虽然公司太阳能玻璃产能持续提升,不过投资热潮放缓,毛利率下调至约三成的往年水平,两项因素令纯利增长不如收入。
不过,我最关注的不是表面的盈利数字,而是:到底信义光能能否向他的客户收钱?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公司的应收账大幅上升,由去年底的20.2亿元增加至今年中的44.4亿元,增加了24.2亿元,已经超过公司上半年的纯利。所谓的“应收账”,就是「应该收到但现在还未收到的账目」,例如一些工程项目,客户会先付订金,然后按进度再付款,工程公司制作会计报表时,就会先计入整个收入及利润,然后将订金以外的收入以「应收款项」入账。
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场仍然受政府补贴速度影响。目前只收到2015年5月至7月的太阳能发电政府补贴,有关业务的应收款项高达14.1亿元。作为对比,今年上半年公司从太阳能发电业务中的收入(连补贴)为7.3亿元。

公司声言计划分拆太阳能发电厂业务,但面对来自政府补贴的庞大应收账,未知何时才能到达信义光能手中,到底港交所(388)会否批准其分拆上市,令信义光能取回部份资金,仍是未知之数。
受到EPC及太阳能发电厂业务回收资金比较困难,所以应收账大幅上升,从下图所见,两个业务总应收账金额已高达30亿元,而管理层亦强调,中期业绩后已从EPC业务取回6.1亿元资金,但应收账款仍然庞大。

由于应收账内的资金,始终还未到达公司手上,所以就有机会出现客户不如期付款的风险。一旦客户财政出现问题无法付款,公司就须为这笔款项撇账,拖累业绩。而且,应收账数目庞大,但公司仍有营运及原材料成本等,故只在账面上增加营收及利润,而钱却一直未到手,对公司营运亦产生压力。
从信义光能披露的现金流量表中,可以见到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仅得2亿元,购买物业等资本开支却高达9.9亿元。

即使信义光能今年已供股集资15.1亿元,但至6月底银行贷款仍然高达75.4亿,对比去年底只有67亿元。

目前信义光能给我的感觉是,过去管理层曾经表明不会将EPC服务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但今年太阳能玻璃售价回落,似乎令他们更倾向发展EPC业务,以其推动收入及利润增长。最终虽然收入及利润都有所提升,但代价是庞大的应收账及更高的营运风险。
其实,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仍然远高于火力发电,目前只能靠政府补助,并非长久之计。但随着组件成本持续降低,加上直接在民居建设分布式发电,可大幅减省连网成本,假如连储电成本大幅降低的话,未来有望在城市大量铺设,在偏远的乡郊地区甚至可以自给自足地供电,成为主流发电以外的一个常规辅助发电方式,都令太阳能发电值得期待。
不过,在迎接这个行业转折点前,信义光能理应梳理好自己的应收账问题。(编辑:王梦艳)
光伏组件回收咨询硅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