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对决策、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管理、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数据资源价值的实现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和开放,实现全社会共享。为此,各级应当把数据资源的管理列入重要日程。
首先,要高度重视数据管理,明确数据管理职能机构。目前,全社会各领域的数据已经形成很大的基数,还将以几何级数增长,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开发难度大、技术复杂,必须要有一个部门来实施管理。但由于数据资源涉及到许多部门,这就需要明确档案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能够对数据资源行使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责。
建设国家数据中心,加强数据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数据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给数据的安全带来隐患。如都建设数据中心,势必造成重复建设,形成信息壁垒,影响数据开发利用。因此,有必要在县级以上政区设置国家数据中心,归口档案行政机构管理,并明确数据中心的职责为集约管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数据,并对其他机构形成的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进行管控。
目前管理数据的理念、规范、方法,数据如何归集、分析、存储,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资讯,没有现成的模式、方法可以借鉴。因此,数据资源管理需要进行试点示范,摸索经验,逐步推广。另外,还应要尽快开展数据管理的立法研究,对数据的形成、流向、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作出规定。
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与权力无缘、与金钱无关。于是,档案工作不吃香、没地位,影响小、发展慢。虽然档案工作有档案法保驾护航,但认为档案工作无足轻重者,依然大有人在!可是,档案工作记载历史、服务现实、传承未来的作用,什么能替代呢?
实事求是说,档案工作虽然不可能潮头领军、大红大紫,但也绝非可有可无。否则,早被改革裁撤或者“合并同类项”了。好比人身之器官,哪个器官可有可无呢?只是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这才形成统一协调的健全人体,缺了哪个器官,轻则残废,重则不活!常说,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何况我们每个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与档案息息相关。所以,“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档案工作普通,弱势,不起眼,很多人心目中,档案工作清闲,简单,没责任,似乎谁干都行,谁都能干!事实果真如此吗?
档案工作是良心活。它不显山、不露水,干多干少、干好干差,甚至干与不干,似乎都无关大局,也无人问津,尤其是基层档案部门,各级每年的“工作报告”很少提及“档案”二字便是最好的佐证。有人开玩笑说,档案局要是关门闭户三五十天,党委、可能就不会知道。而那些掌管钱权的要害部门,上级每年都要下指标、定任务、搞验收,时刻关注,干得好加官进爵,重视程度之高,不言而喻。档案工作则是不干基本上没人管,想干永远都干不完。这不是良心活吗?有意思的是,良心活遇到了良心人,档案人秉承了自觉、负责的品质,“不待扬鞭自奋蹄”,似乎不干有辱人格、不干愧对俸禄、不干背离良心,于是,像刘义权那样,义无反顾,默默无闻地坚守着、忙碌着、服务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