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十八罗汉是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加上另两位而形成的。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苏轼,他在《自南海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文中一一列举出十八罗汉的姓名,前十六位罗汉即《法住记》中列的十六罗汉名,新增补的两位罗汉,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这与第一位其实是同一位,只不过一个用全称,一个用尊称。后来,宋代志磐在《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见解,认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四大罗汉”中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藏传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后,影响越来越大,十八罗汉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庙中则比较常见,一般塑在大雄宝殿中,作为释佛或“竖三世佛”的环卫存在。
世尊如是前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人无数,到了世寿八十岁的时候,这时三藏教典已经尽备,四众弟子普沐教泽,度生之事渐毕,就在拘尸那伽罗城外希连若跋提河畔示疾,择在娑罗双树间,命阿难敷设床座,示以即将涅粲。
这时诸大弟子都伤感无比,就推阿难向世尊请示四事:“一、佛灭后依谁为师?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调伏恶性比丘?四、如何结集经典令人证信?”世尊指示说:“第一依戒为师;第二依四念处为安住;第三恶性比丘默摈;第四在经典前冠以‘如是我闻’四字令人证信。”这时有外道婆罗门须跋陀罗赶来求度,成为世尊最后的度化弟子。
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圆时分,世尊右胁而卧,汩然入寂。后来诸弟子将世尊圣体于拘尸那揭罗城的天冠寺中荼毗,所遗舍利由摩揭陀等八国分别供养。这时是西历纪元前五四四年,当周景王元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