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
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世界上公认的台PLC。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台DCS-8;
197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研制出欧洲台PLC,型号为SIMATIC S4;
1974年,中国研制出台PLC,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使用方便,编程简单
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而无需计算机知识,因此系统开发周期短,现场调试容易。另外,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
2.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
一台小型PLC内有成百上千个可供用户使用的编程元件,有很强的功能,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它与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PLC可以通过通信联网,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作为离散控制的首选产品,PLC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PLC控制器年增长率保持为20%~30%。随着工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PLC控制器市场容量基数的不断扩大,近年来PLC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PLC的增长十分迅速。综合相关资料,2004年全球PLC的销售收入为100亿美元左右,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