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乳纹簋盆
【编号】:YC034
【规格】:高12厘米口径25厘米宽16厘米
【重量】:约1.4kg
备注:可根据客户要求批量加工各种规格样式器物,量大从优。网
![](http://img4.makepolo.cn/img4/706/603/100016170603_14405842801003.jpg)
乳钉纹簋(gui)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食器,1959年在安徽省屯溪市出土,埋藏地下已逾2500余年,仍然完好无损。其造型别致,为春秋时期吴越地区铸造的一件很具特点的铜簋,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行于商周时期,春秋逐渐衰落,战国时就很少见了。簋的形态变化最多,一般是圆腹,侈口,圈足。商代簋无盖、无耳,或有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双耳或四耳;吴越地域的簋则基本上都是双耳无盖。此件乳钉纹簋呈圆形,口微侈,鼓腹,圈足,平底,通高16.5厘米,口径27.7厘米,重7公斤,有双耳,耳背附镂空棱脊,这种装饰,精致美观,极为少见。腹部饰斜方格乳钉纹,规整,且以细密雷纹填底。颈、耳、足均用半浮雕手法饰以变形夔纹。夔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此簋上的变形夔已发展为几何图案化装饰。繁缛细密的变形夔纹与形象突出的乳钉纹组成了有规律的花纹图案,粗中有细,和谐统一,极具美感。与乳钉纹簋同时出土的一批铜器中,还有三件铜鼎和一件几何变形兽纹簋。簋的形状大小与乳钉纹簋基本相同,只是腹部作扁圆形,据专家研究,屯溪出土这两件青铜簋皆为吴越之器。
商周春秋时期的中原铜簋,器物敦厚凝重,纹饰粗放简单,到了春秋后期逐渐衰落。但这个时期吴越地区铸造的铜簋却异常发达,而且器壁很薄,花纹细密精致,既承袭了中原地区铸簋传统样式,又在生产技术和艺术水平方面注入新的生命。因此,考古专家盛赞这件乳钉纹簋是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完美结合,既是一件实用器皿,更是一件具有很高价值的工艺品,为同类器物中所罕见。
簋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而且是以偶数出现。据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安徽屯溪同一古墓出土三鼎二簋,和文献记载的情况相符。故此,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历史文化的真实
![](http://img4.makepolo.cn/img4/706/603/100016170603_14405842837661.jpg)
![](http://img4.makepolo.cn/img4/706/603/100016170603_14405842875767.jpg)
![](http://img4.makepolo.cn/img4/706/603/100016170603_14405842906032.jpg)
![](http://img4.makepolo.cn/img4/706/603/100016170603_14405842946000.jpg)
![](http://img4.makepolo.cn/img4/706/603/100016170603_14405842978981.jpg)
我公司是仿古青铜器业内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知名企业。公司经营方式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从模型设计制作成品浇铸到上锈作旧一条龙生产。能仿制(复制)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主要有人物及宗教塑像类,鼎壶类,车马类,尊类等一千余种产品。年生产数十万件之多。并承接城市青铜雕塑,博物馆(院)楼堂馆所的文物复制和展示业务,还可为客户量身订做多种精美的仿古工艺品。产品销往全国及台湾、香港、澳门、俄罗斯、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已被国内百余家博物馆收藏或展出,并成为许多大型企业的"镇宅之宝"。中央电视台二套、四套、七套及《中国特产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均作过专题报道,并对广发青铜器给予了高度评价。
欢迎个人及经销商订购加盟!
联系人:赵先生
手机:18539590072
Q Q: 3332485708
地址:洛阳市宝龙国际批发中心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