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状
具有由一系列[ZO4]四面体以角顶相连成三维无限伸展的架状硅氧骨干的硅酸盐矿物。除极个别例外,几乎所有架状硅氧骨干中的每个[ZO4]四面体均以其全部的四个角顶与相邻四面体共用而相连接,所有的O2-全为桥氧。当Z全部为Si4+时,硅氧骨干本身电荷以达平衡,不能再与其他阳离子相键合。石英族矿物的晶体结构正好就是如此。因此,从化学组成上石英族矿物(SiO2)归属于氧化物矿物。但不少人从结构角度把它们归属于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为了能有剩余的负电荷再与其他金属阳离子相结合,一般的架状硅氧骨干中均有部分Si4+被Al3+或较少被Be2+、B3+等类质同象替代。故绝大多数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都是铝硅酸盐。与骨架相结合的金属阳离子主要是电价低而半径大的K+、Na+、Ca2+、Ba2+等。架状硅氧骨干中四面体连接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矿物而异。但从其中往往可以分割出某些形式的环、链等次一级的构筑单元。例如方钠石的硅氧骨架可看成由一系列四元环或六元环再连接而成;长石则可视为由一系列四元环首先连成平行a轴的曲轴状双链,由后者再连接而成架状硅氧骨干。

形状
具有孤立[SiO4]四面体或由有限的若干个[SiO4]四面体连接而成(但不构成封闭环状)硅氧骨干的硅酸盐矿物。骨干形式以单个的[SiO4] 4-孤立四面体最为常见。其所有四个角顶上的氧均为活性氧(有部分电价未饱和的O2-),由它们再与其他金属阳离子(主要是电价中等和偏高而半径中等和偏小的阳离子,如Mg2+、Fe2+、Al3+、Ti4+、Zr4+等)相结合而组成整个晶格。橄榄石、锆石、石榴子石等均属之。其次是由两个[SiO4]四面体共用一个角顶而组成的[Si2O7]6-双四面体,见于异极矿等矿物中。在绿帘石、符山石等矿物中则双四面体与孤立四面体同时并存。此外 ,矿物中已知的岛状硅氧骨干形式还有三四面体[Si3O8]8-和五四面体[Si5O16]12- 。有人将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限于只具孤立四面体的矿物,而将含双四面体、三四面体和五四面体的矿物另划一类,称为群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

成因
除了陨石和月岩中形成的硅酸盐矿物以外,在地壳中无论是内生、表生,还是变质作用的几乎所有成岩、成矿过程中普遍地都有硅酸盐矿物的形成。在岩浆作用中,随着结晶分异作用的演化发展,硅酸盐矿物的结晶顺序有自岛状、链状、向层状、架状过渡的趋势。岩浆期后的接触交代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所产生的硅酸盐矿物与原始围岩的成分密切有关。变质作用(主要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硅酸盐矿物,一方面取决于原岩成分,另一方面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硅酸盐矿物及其组合在变质作用中的演变是变质作用的重要标志。表生作用形成的硅酸盐矿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多属于层状硅酸盐,它们在表生作用条件下是最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