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料是历史的见证、社会的财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其价值与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档案保存方式一直采用纸张保存和目录式管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库房空间,管理成本高,保管时易损坏,如纸张易黄、易粘、易脆,而且查阅、利用非常不便;虽然目前有部分单位使用计算机管理,但其多数是基于目录级的管理,文档资料本身仍以纸张形式存在,其管理、查询与利用仍需要在库房中进行,因此并没有解决传统纯粹纸张化文档资料管理所固有的成本高、效率低、原件容易损毁等问题。
如何(编码:057426859090)安全、有效地管理日益庞大的档案信息并能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的、扩展性强的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已势在必行。
一、目前现状
1.传统的档案数据库中分类信息复杂,需靠手工查询纸张原件,响应速度慢。
2.由于档案量巨大,当需要查询档案时,需花费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在档案室查找。耗时、耗力。
3.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 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担忧。
4.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
5.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 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
二、解决方案
高速文档扫描仪:富士通扫描仪
E-DOCscan 文档自动扫描软件
MaxAttach NAS 4000存储器
服务器:自选
数据库:SQL或Oracle 大型数据库软件
软件: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
操作系统: 服务器端 Windows2000Server+IIS5.0 以上
客户端 Windows9X+IE5.0 以上
其它设备:打印机、条码打印机等
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长春市档案局 梁 伟 李学广
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问题,许多地方档案馆进行了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全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总结以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不足和失误,往往不是信息技术支持不够,而是绝大多数都知道搞数字化,但档案数字化目的是利用的主题不突出,忽略档案开放鉴定与数字化档案利用的逻辑关系,对先剔除无用档案后开展数字化的思路不明确,没很好研究档案数字化的整体效果就大张旗鼓地做起来了。进而出现数字化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不对应、找不着或不好用等问题不少,档案数字化的量虽多,但能上网利用或者说能上互联网利用的很少,数字化返工的现象比较突出,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并没有体现在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效益上,这一点已引起档案系统管理和技术高层领导的重视,许多实践工作者已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