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板式家具的发展历程:
所谓板式家具,是指以人造板为基本材料,配以各种贴纸或者木皮,经封边、喷漆修饰而制成的家具。同实木家具相比其主要有两点特征:一是不易变形,可拆卸安装,方便运输和仓储,可以说板式家具的外观设计变化更多,更具个性。二是节约木材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这两点是板式家具在当今市场上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内板式家具的发展主要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当前本土家具橱柜生产市场正在经历类似十年前的首批国内板式家具企业的发展过程,但有了新的的特点,如: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整个板式家具生产行业已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国产设备比重已经超过九成以上。另外,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板材、油漆)以及辅料五金配件等大都已国产化,再加上从业人员也比以前成熟而且壮大了很多。当前情况下,家具、橱柜等需求在增大或要求在提高,相应的,要求生产厂家尤其是初次从业者首先要保证使用加工设备的质量,精度以及售后服务。

雕刻机对手工雕刻行业的冲击
机械化生产传统家具的厂商在前几年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窘境,始终在手工雕刻的红木家具面前抬不起头。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机雕(木工雕刻机雕刻)的出货量、出货品质以及款式等都有了大幅的提升,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传统家具市场将是机雕(木工雕刻机雕刻)为主,手工为辅,红木家具将成为大众消费品,而手工雕刻的红木家具则会成为高端收藏品。
手工雕刻虽然也很工整,但细看每个纹饰都略有细微差别,最大的差别是平面部分与挖下去的部分呈斜角,缺乏圆润之感。由于机雕制品以电脑绘图软件描绘原作,然后由自动雕刻机输出,因此细节之处显得工整而归一,无论是花盘还是云珠,每一处都大小一致,看上去没有任何不同。近些年来,随着机雕的盛行,红木家具的传统手工作坊不断减少,曾经“一锯一转”的传统雕刻工艺,也逐渐被电脑技术和现代工具所替代。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据调查,近些年红木的走热,多半源于原材料的稀缺,现在很多顾客所追求红木家具只是关注它的材料及款式,机械雕刻机的作品得益于电脑技术的发展,款式繁多,因此在作品创新上比手工作品更受青睐。现在生产的红木家具,简单的图案交给电脑来完成,但细节之处还需人工雕刻打磨,正是因为重视手工的雕刻,各家都在纷纷争抢优秀雕刻技师。可见手工雕刻未来不仅不会消失,还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所以未来的市场应该是机雕为主,手工为辅的局面。

板式家具生产工艺构成要素及主要流程: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板式家具生产工艺流程要从原材料的准备,经过木工制作、油漆涂饰到最后产品包装入库等诸多环节和步骤组成。提到板式家具生产工艺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简单,三步一体的开料、封边、打孔,所用的设备也无外乎封边机、全自动木工开料加工中心。结构要点无非是32系列拆装连接件等,其实实际上的板式家具生产工艺要远比这些复杂得多,同样是一块板件,有些只要一两道工序就可以完成,而有些则十数道甚至数十道工序才能够完成。如抽屉底板,只要开料就可以,而如一块较复杂的地柜面板其结构是蜂窝空心,面木皮,边实木封边且有边型,上面还要镶嵌玻璃。单一面板的加工就要二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所以说板式工艺的复杂程度同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结构、用料以及生产线上产品品种的种类数量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涉及的要素越多就越复杂。板式生产工艺的主要构成要素:原材料、工艺文件、机器设备、操作工人以及相应的品质和生产管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