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韩经理:187-337-89-344
专业生产不锈钢方管冲孔机
了提高冲压模具的强度,冲压模具制作最后一道工序需要对模具表面精加工,以消除模具表面的细小裂纹,防止在受到压力机强大冲击力过程中,裂纹放大而损坏冲压模具。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冲压模具精加工方法。
1. 手工研磨抛光,传统模具表面加工方法,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手工抛光比较费时,效率低下,一些较复杂曲面或者勾缝研磨抛光会比较难处理。
2. 机械精加工—磨削加工。常用的磨削加工设备有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工具磨床。为了确保精确,一般选用数控方式进行加工。根据不同的零件形状进行选择合适的磨床种类,板式类零件选用平面磨床,弧面及回转面零件采用内外圆磨床或者工具磨床。
3. 机械精加工—数控铣床。此中冲压模具表面加工方法不经加工效率快,而且加工质量好,除有内锐角的型腔和极窄而深的型腔外,其它方面都能胜任。在国外已成为冲压模具加工的主流工艺,我国也在积极发展中。

现在,很多冲床模具都带有“自我清洁式”的通气口管路,这些管路具有很高的光泽度。通过对通气孔进行清洗和抛光,使其达到spi #a3的抛光程度,或者通过铣磨或研磨,将残余物排放至通气管路的垃圾区域,以防止残余物粘附至粗轧机座的表面。但如果操作工采用粗粒的刷洗垫片、金刚砂布、砂纸、磨石或带尼龙鬃毛、黄铜或钢制的刷子对模具进行人工研磨时,就会造成模具的过度清洁。
一般,当利用硬塑科、玻璃细珠、胡桃壳和铝粒料等作为研磨剂对模具表面进行高压粉碎清洗时,如果过于频繁地使用这些研磨剂或使用不当,这一研磨方法也会使模具表面产生孔隙而易于残余物附着其上,导致产生更多的残余物、磨损,或者导致模具过早断裂或出现毛边等现象,反而更不利于模具的清洗。
因此,通过寻找适合于冲床模具和加工工艺的清洗设备,并同时参考存档文件所记录的清洗方法和清洗周期,可以节-50%以上的维修时间,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具的磨损。
系统化的冲床模具维护保养是基于维护需求和维修操作的连贯性之上的。为了实现“成本效益”目标,清洗模具必须注意:制定详细的模具清洗计划。在对模具的不同部位进行清洗时,如压机内部清洗、沿边擦拭、常规清洗、主要部分清洗,所采用的清洗操作方法也不同。
在模具运行一定的周期且经过电镀磨损、磁道标记和模具在通风孔和非通风孔区域残余物含量等的外观测试之后,技术人员就可以通过外观检查来决定模具清洗的程序和频率。因此,了解模具安全运转的周期并对模具内部残余物积累量和磨损的观测报告进行存档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模具具有一定的运行周期,所有的模具都应该附带相关的维护程序和维护周期的文件记录。一般,控制内部的油脂水平和齿轮拉削、滑块、内部轴销和轴衬以及其他的移动部件的运行状况是保证稳定生产的关键。其它影响生产的因素还包括,吃水线和喷水式饮水口被污染或堵塞,歧管渗漏,由于漏水或冷凝造成的铁锈和腐蚀等。

适用于各种钢、铁、铜、铝板、成型钢、槽钢、工字钢等打孔作业,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操作,省力且快速冲孔。液压冲孔机是冲孔机的一类分体式液压冲孔机和一体式冲孔机。冲孔机、手动冲孔机、液压冲孔机、机械冲孔机、铜排冲孔机、母线冲孔机、角钢冲孔机、冲孔机生产厂家、线路板冲孔机、机械冲孔机厂家、油压冲孔机、供应冲孔机、母排冲孔机、便携式母线冲孔机、打孔机、手动打孔机、打孔机生产厂家、角钢打孔机、液压打孔机、机械打孔机、便携式机械打孔机、开孔机、液压开孔机、开孔器、液压冲孔器、机械打孔器,
冲床固定板是固定凸模的板状零件。固定卸料板是固定在冲模上位置不动的卸料板。固定挡料销(板)是在模具内固定不动的挡料销。折弯机是从凸模外表面卸脱工(序)件的非板状零件或装置。卸料板是将材料或工(序)件从凸模上卸脱的固定式或活动式板形零件。卸料板是有时与导料板做成一体,兼起导料作用,仍称卸料板。卸料螺钉是固定在弹压卸料板上的螺钉,用于限制弹压卸料板的静止位置。动机到连杆的运动为圆周运动。 电动捣机有:3吨电动捣机,4吨电动捣机,5吨电动捣机 .
名 称:手动冲床
冲压力:3T、4T、5T、7T、
行 程:30mm-65mm(行程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用 途:冲各种形状的孔及落料、弯曲拉伸等,可与各种大、中型设备配套使用,如太阳能设备等。
机床重:55kg-190kg
手动捣固机与气动捣固机相比:手动捣固机采用手动自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避免了捣固机液压缸自锁存在的安装复杂问题;其次手动捣固机的手动装置可靠度高,因为安全钩所在的位置将受到多种力的影响,目前国内液压领域防漏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旦漏油安全钩将失去作用,加之位置所限,不容易被发现,将留有隐患,手动自锁将不存在以上的问题。并且由于使用手动操作还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3吨电动捣机 固定行程35mm 重量 80kg 模柄25mm
4吨电动捣机固定行程45mm 重量120kg模柄30mm
5吨电动捣机固定行程45mm 重量120kg模柄30mm
8吨电动捣机固定行程45mm 重量200kg模柄35mm
3吨电动捣机可调行程40-100mm 重量80kg 模柄25mm
8吨电动捣机可调行程40-100mm 重量 200kg模柄35mm
使用方法
a将油泵和工作头用快速接头接好.
b选择好相应的上下模,先装上模后装下模,装上模时先将定位螺丝拧出一定的位置后再装入下模,一定要放到位,再将定位螺丝拧紧即可作业。
用途:打孔机用途:电力部门10KV配网横担,铁塔扩孔、修孔、开孔;发电厂、变电站,铜铝母排、设备线夹、扁钢等开孔。铁路、邮电、石油、地质、建筑行业检修加固。由于该机不需要电力能源,特别适用于野外、高空及水下作业。
机械冲孔机性能特点:1. 机械打孔机利用杠杆原理、丝杆施力、操作方便省力、冲孔效率高、冲一次孔仅需20-30秒。2.主受力头选用超高强度合金钢制造,重量轻、携带方便。3.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保养。
机械打孔器操作方便: 1、选用所需孔径配套的冲孔、冲模。安装在主机模头上。2.将工件插入模头、开口处、对准刻线,旋动冲模夹紧工作。3.摇动手把,冲头下压,即可冲出孔。
产品编号 | 型号 | 适用范围 | 冲孔直径(mm) | 允许板厚 | 重量 | 零配件 |
CK-01 | CKJ-I | 冲∠40-∠110 | (本机配)13、15、17、19、21 | ≤10mm | 9.5KG | 9、11 |
CK-02 | CKJ-II | 冲∠60-∠120 | (本机配)19、21、25、28 | ≤12mm | 20KG | 9、13、11、17 |
机械冲孔机性能特点:1. 机械打孔机利用杠杆原理、丝杆施力、操作方便省力、冲孔效率高、冲一次孔仅需20-30秒。2.主受力头选用超高强度合金钢制造,重量轻、携带方便。3.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保养。
二、机械打孔器操作方便: 1、选用所需孔径配套的冲孔、冲模。安装在主机模头上。2.将工件插入模头、开口处、对准刻线,旋动冲模夹紧工作。3.摇动手把,冲头下压,即可冲出孔。三、 注意事项:
1. 机械冲孔器操作前检查冲头、冲模是否相应配套,否则将会损坏主机。
2.冲孔前冲模须先旋压紧工作。
3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故障,应即停止冲孔,排除故障,以免损坏机件。
4.丝杆、丝母应该常注油润滑。
模具安装的一般注意事项
检查压力机上的打料装置,将其暂时调整到最高位置,以免在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时被折弯;检查模具闭合高度与压力机闭合高度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检查下模顶杆和上模打料杆是否符合压力机的除料装置的要求(大型压力机则应检查气垫装置);模具安装前应将上下模板和滑块底面的油污揩拭干净,并检查有无遗物,防止影响正确安装和发生意外事故。
模具安装的一般顺序(指带有导柱导向的模具):
①根据冲模的闭合高度调整压力机滑块的高度,使滑块在下止点时其底平面与工作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冲模的闭合高度。
②先将滑块升到上止点,冲模放在压力机工作台面规定位置,再将滑块停在下止点,然后调节滑块的高度,使其底平面与冲模座上平面接触。带有模柄的冲模,应使模柄进入模柄孔,并通过滑块上的压块和螺钉将模柄固定住。对于无模柄的大型冲模,一般用螺钉等将上模座紧固在压力机滑块上,并将下模座初步固定在压力机台面上(不拧紧螺钉)。
③将压力机滑块上调3~5mm,开动压力机,空行程1~2次,将滑块停于下止点,固定住下模座。
④进行试冲,并逐步调整滑块到所需的高度。如上模有顶杆,则应将压力机上的卸料螺栓调整到需要的高度。
模具清洗是模具保养维护中的一道关键工序,也是制约模具维护的瓶颈。模具制造开发的速度远快于模具清洗的速度,而模具经过快速清洗后马上又要准备进行下一次的生产,这样留给模具清洗的时间就相当有限。通过对工厂的调查发现,厂房内排列在走廊和车间里的模具几乎占满了车间有限的操作空间,仅仅只是等着被清洗。
有些公司在一次生产结束后,没有进行任何清洗处理就直接将模具复位,并继续用于再生产。如果生产出零件是合格的,那么就表示模具的运转没有任何问题。久而久之,公司内部就会形成一种“临时救火式”的文化观念,只有在模具内积累的残余物影响到零件质量或者模具被磨损时,才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
在对冲床模具进行清洗维修时,有些工厂会雇用一些初级技工或模具车间的学徒来做一些清洗模具和模板的杂活,随后,由维修技术人员对模具和模板进行拆分。但事实上,在清洗模具和模板的同时也会冲刷掉磁道标记,这就给维修技术人员发现并正确修复模具和零件的缺陷带来了困难。
的确,清洁模具并不需要高级模具制作技工那样的才能,但是如果让一位不熟悉模具特殊功能和缺陷或不清楚模具关键密封区域特性的新手来负责模具清洁的工作,这完全是欠考虑的决定。因为模具清洗工作分配的不合理将导致持续产生具有性能缺陷的模具,而且由于增加了勾缝、毛口、边角、过早的电镀或钢材移位和模具混合等,还同时会大幅地增加模具的预算。这类问题往往起源于“临时救火式”的维护保养文化,从不对缺陷进行监控或核算并查清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