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设计需要带来量化的制造,它不是艺术品而是商业价值的工业品。工业设计最终所需要面对的是四个环节:一、制造,二、生产,三、销售,四、使用。培养学生如果围绕着这四个环节进行培养,那么深圳工业设计的教育会给深圳工业设计公司带来非常大的经济贡献。
深圳工业设计教育改制喊的最响的就是学者,因为问题就出在学者身上。从高校的教师结构上进行分析,与机械设计相比,深圳工业设计有多少的教师来自于深圳工业设计公司第一线?
当前国内的设计教育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就是脱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术的产生也需要通过实践。然而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实践性教师。
随着快速制造与模块化设计概念的引入,企业需要的是能带来经济效应的工作人员。此时深圳工业设计公司更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创新性工业设计人才。信息化时代所讲究的是快速反应,企业的核是产品,因此快速反应的关键就是产品设计,需要产品快速的投入市场。设计师需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结合企业的现状设计出最合适的产品设计,这是当前国情下企业的最大需求。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工业设计的理念,理念不等同于理解与领会,这需要长期的实践。
缺少实践就缺少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学者们面对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工业设计还是无法得到肯定的时候就开始了反思,反思的第一步就是教育的改革,于是各派学者纵说风云,观点甚多。
深圳工业设计公司攻玉的设计师的观点是:只要把中国工业设计教育问题的根源解决了,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问题就能得到解决,那么根源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
根源问题就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与教学学科上,如何解决?深圳工业设计公司攻玉的设计师与大家共同探讨、思考。
一、从教师队伍角度,两种模式:
1、从企业一线引进优秀设计师,负责学科建设的实践教育。但由于高校的待遇比企业低,其中可能只有有部分愿意为教育做贡献,这些人可以直接招聘进入高校,对于不太愿意进入高校从事于教育工作的可以采用聘请制,学校可根据聘请人的时间进行课程的相应调整,由这些所聘请的人员负责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2、采用企业的优胜劣汰制,分批次按计划的将高校教师输送到深圳工业设计一线进行锻炼,按照企业的考核指标,能符合企业设计要求的就重新招回高校,不能符合要求的就直接淘汰。
二、从教学发展角度,四个层次:
高校教师队伍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员的业务、特长、素质、理想参差不齐,这是社会任何阶级中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回避,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建立四个层次人才梯队,一层次、年龄比较大,对于学术与业务没有太大抱负的这部分教师负责基础教育,比如设计史之类的照本宣科教学事务。二层次、对于比较热爱创意设计、ID设计的青年教师,大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专注于创新与创意设计,主要负责对于学生的创意与创新能力培养。三层次、培养有研究潜力的教师,专注于学术研究,负责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建立与提升高校的学术地位。四层次、引进或培养实践环节教师,主要负责将学生的理论教育转换成企业与社会的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