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金业业务外包服务指引条例》发布以来,多机构跑马圈地,角逐私募外包业务,轰轰烈烈发展已有一整年。其中以券商为核心的外包机构为私募提供一站式服务,希望以此聚集私募资源,发展最为迅猛。但随着私募数量的增多,外包机构面临人力、物力等难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未来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列入名单,未来“二次外包”或将频繁出现。
外包机构跑马圈地
自去年年底《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颁布,一年时间里,三批私募业务外包机构已经取得资格,其中包括21家证券公司、7家商业银行、8家基金公司、5家IT公司和3家独立外包机构。以券商为主力军,他们借牛市之机,迅速跑马圈地。
在私募机构负责人眼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券商频频举办托管业务推介会,不少机构受邀的微信都看不过来,原因是券商近一年来非常重视PB业务(Prime Broker,主经纪商业务)发展,优质客户成了争抢的资源。据了解,托管和外包是PB业务的两个核心环节,但需要相关资格认证,由于拍照拿得早,招商、国信等券商业务开展较快,后面则有一批同业追赶。
“实话说,托管、外包业务不是很赚钱,但对于券商来说是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我们最终是经纪商,如果私募的盘子落在我们这儿,后面多种业务都可以带来收益。PB业务就像是一个接口,后面连接的是券商的一站式服务。”华东某大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
尤其在清理配资以后,不少私募要将产品端口接到券商系统,给PB业务带来发展机遇,该人士表示,“现在券商都在快马加鞭,丰富系统里的插件,以后谁能把系统做得更加完善和强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私募。”
但他也表示,现在系统风控方面还不是很好,只能做事后风控,还没有将以往信托擅长的事前风控嵌入到模块里面,这就妨碍了一些高要求的私募与之合作,据记者了解,最近有大型量化私募在测试多家主流券商的系统,据反映,在量化模型接入方面仍存在难题。
002362汉王科技 /002362/
300330华虹计通 /300330/
xh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