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结构及性能
复合绝缘子由伞套、芯棒及两端金具组成,对于110kV及以下产品,不配均压环,220kV及以上的产品配1~2个均压环。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配备均压环。
1.由硅橡胶为基体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伞盘具有良好的憎水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优点。能有效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且减少人工清扫,免测零值维护,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芯棒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棒制成,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1100Mpa),约为普通钢的1.5~2倍,为高强度瓷的3~5倍。此外芯棒还具有良好的减振性、抗蠕变性及抗疲劳断裂性。
3.金具和芯棒联接采用无损伤机械压接式联接,这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连接方式。其优点是:联接安全可靠,压接应力分布均匀,且不损伤芯棒玻璃纤维束的完整性,能充分发挥其高抗张强度的优良特性。
4.均压环具有改善电场分布,减少电晕和无线电干扰,保护伞裙在强电弧时不被烧坏。对于高电压等级的复合绝缘子效果更加显著。
5.复合绝缘子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为同级瓷绝缘子串的1/7~1/10),具有良好的弹性,不需定期清扫。因而不仅给运输、安装带来极大方便,而且大大减轻维护量及节约大量维护费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为事故检修及实施紧凑型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复合绝缘子采用整体注射成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伞套外性美观,界面少,芯棒和护套粘接牢固无缝隙,内绝缘性能好,可避免发生界面击穿的现象。
棒形复合绝缘子使用前检查 1.产品出厂前已按标准进行逐个试验和抽样试验,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安装前还应逐支仔细检查。绝缘子伞盘表面缺陷 (如缺胶、凹陷深度≤1mm)面积≤绝缘子总表面积的0.2(百分号)。
2.如伞套有撕裂或磨损及芯棒暴露的请不要使用。
常用绝缘子型号:
FXBW6-10/70;FXBW4-10/70;FXBW4-10/100;FXBW4-24/100;FXBW4-35/70;FXBW4-35 /100;FXBW4-66/70;FXBW4-66/100;FXBW4-66/100D;FXBW4-110/70;FXBW4-100 /100;FXBW4-220/100;FXBW4-22/160;FXBW4-220/160;FXBW4-330/160;FPS-105 /3;FPQ1-10/4T20;FPQ2-10/3T20;FS4-10/2.5;FS4-10/5;FS4-35/5;FS4-66 /6;FS4-110/10;FZS3-12/5;FZS3-35/6;FZS3-40.5/6;FZSW3-40.5/6;FZS3-72.5 /6;FZS3-126/10;FYTX-110/100;FYTX-220/100;FYTXD-35/100
复合悬式绝缘子构造
本公司生产的复合绝缘子采用了特种钢材制造的金具,在确保金具强度的同时端头采用迷宫式防水设计,多层密封,密封性能好,解决了绝缘子最关键的问题——界面电气击穿。金具与芯棒的联接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电脑控制同轴恒压压接工艺,并配有全自动声发射探伤检测系统,保证了金具与芯棒压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伞套采用了高温高压下一次性整体成型工艺,配合电脑监控的二段硫化工艺,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齐全的检验设备及检测手段,保证了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相关的国内和国际标准,成为高压输变电线路新一代的绝缘子。
二、复合悬式绝缘子工艺流程
加工钢芯棒,把玻璃钢芯棒夹在缠绕机上,将玻璃纤维带通过边刮低温胶边缠绕方式,半迭包缠绕到需要的尺寸,具体尺寸比内衬管实际约大2mm留给加工就可以了.刮低温胶要保证纤维带渗透,肉眼看纤维带是透明的.缠绕过程中预紧力在2 KG上下,里紧外松.纤维缠绕达尺寸后,用热缩带紧包三层,再在外面包两层脱模四氟带,并用胶带固定好.最后垂直放在烘箱内固化.下图为内衬管的加工尺寸. 低温胶选用低温中心的 DWZ 胶,固化机制为:80度1小时,100度1小时,120度1小时,130度1小时,随炉降温. 毛胚加工成型时要做到无油加工,加工后要用丙酮轻洗.
玻璃先纤维丝缠绕补强至设计尺寸.缠绕角度在30度-60度之间.预紧力内紧外松,不超过2公斤.缠绕速度控制在涂胶均匀充分的基础上.缠绕完玻璃纤维后,在外面再包三层热缩带和两层脱模四氟带,并且用胶带固定好,放进烘箱内固化成型,固化机制同内衬管.
三、复合悬式绝缘子性能与分类
绝缘子在运行中应能承受导线垂直方向的荷重和水平方向的拉力。它还经受着日晒、雨淋、气候变化及化学物质的腐蚀。因此,绝缘子既要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又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绝缘子的好坏对线路的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绝缘子按结构可分为支持绝缘子、悬式绝缘子、防污型绝缘子和套管绝缘子。架空线路中所用绝缘子,常用的有针式绝缘子、蝶式绝缘子、悬式绝缘子、瓷横担、棒式绝缘子和拉紧绝缘子等。绝缘子的电气性故障有闪络和击穿两种。闪络发生在绝缘子表面,可见到烧伤痕迹,通常并不失掉绝缘性能;击穿发生在绝缘子的内部,通过铁帽与铁脚间瓷体放电,外表可能不见痕迹,但已失去绝缘性能,也可能因产生电弧使绝缘子完全破坏。对于击穿,应注重检查铁脚的放电痕迹和烧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