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蓝天于民,各级频频发出"禁煤令",石化燃料——煤即将走向终结。从7月1日开始,?苦于第五座反应堆迟迟不能投入运转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左右。管理体制全面创新,确保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
4、使用安全,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于取自自然状态的生物肥料或木康,不含有易裂变,爆炸等化学物质,故不会发生中毒,爆炸,泄露等事故。? 从上世纪中后期,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世界广泛兴起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热潮。新型的生物再生能源迅速发展,各种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和设备应运而生。生物质高密度压缩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使用,随之出现各种颗粒燃料及时及成型设备,经过完善,技术已日趋成熟。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已获得大规模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已成为冬季采暖最主要的燃料,其中大部分都使用压缩成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达到4300以上。 201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市附近的霍普矿区,人们通过在土壤中加入生物炭抵消了累计数十年的开矿废料对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据阿斯彭环境研究中心称,那些原本荒芜的山坡重新长出了植被。生物炭在清洁污水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甚至可以代替活性炭用于污水处理厂及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地区,并且比活性炭的成本还低不少。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退休化学教授查尔斯·皮特曼解释说,生物炭颗粒表面积很大,而且在水中还会增加,巨大的表面积提供了无数结合污染物的位点。? ? 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不断地加强对于保护环境的呼吁,让人们重视起来环境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已经把保护环境放到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位,现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都比较的喜欢谈论保护环境的事情,对于生物质颗粒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 固体颗粒、密度大、体积大、闪点高、贮存安全方便,清洁方便。燃料挥发分高,燃烧特性好,燃尽率高吨蒸汽燃料费用(元/t)?246.60?310.00?425.1?316.8 “生物质能源利用很广,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都是其存在形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说,“作为典型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于4.4亿吨标准煤的生物质能源可利用。”实际上,截至2014年,我国生物质能实际利用量仅为3000万吨标准煤左右,而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生物质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应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庄会永分析了差距存在的原因。他指出,生物质电厂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燃料来源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产地实际可收集量和理论计算量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能源环境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与环境成本,使得商业性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节能环保领域;扎堆建生物质电厂使得原料、人力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差。 其次,我国未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层面引起重视。新能源领域,国家对风能、太阳能的支持力度却远大于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被错误地“边缘化”,错失了两个“五年规划”。 这次研讨会的背景是凯迪公司搞了一个用生物质制油的实验装置,生物质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实际上也是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合成气,不过是碳氢比有所不同而已。所以用合适的催化剂,采用传统的办法把它合成油,这理论上都是走得通的。任何创新技术,由于还没有大规模的生产,都会有人持怀疑态度,你的经济性怎么样?是否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凯迪公司在北京各有关部门也做了很多的介绍,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总体上,我觉得目前生产的这个生物质制油,产量还很小,别说全中国,武汉也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