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有关方面尽快做出规划,既要有中长期规划,又要在“十三五”开局起步。针对丰富多样的生物原料,合理分配布局生物发电、代煤、造气、生油以及用于饲料、肥料等用途,做到分类使用、物尽其用、能用尽用。二是针对不同的途径和技术路线,希望国家分层次组织科技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家科技开发基金予以支持。已成熟的技术工业化、商业化要组织制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三是无论哪种生产方式和利用途径,看起来都有经济可行性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应有财税政策支持,使这些新产业在成长期能生存发展。四是发展生物质能,原料何处来是个难题。现有秸秆、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因其比重小、体积大、热值小、种类多、分布散有一系列难题,除企业自身努力外,尚需在政策上尤其是地方予以支持。如果发展种植业,则带来土地、水源等问题,更需统一安排。五是生物质能源的产品形态是气和油,一开始数量不多,有的还可能与现有燃料混兑,有的进入现有的储运系统、销售系统。因此要组织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民企与国企的“混合”,主要靠市场配置,也要适当组织。? ? ?人类社会200余年的工业文明是在高碳的化石经济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对化石经济的过分依赖也使得地球面临着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重危机。目前,我国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技术如能成功转化为规模产业,将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增产”,环境的“减负”,堪称新能源领域的一场产业革命。 “这种生物质炉具的热效率能达到80%以上,远超燃煤锅炉平均60%的数据,燃烧不冒黑烟,颗粒排放数据完全符合国家新标准。由于使用的燃料是锯末、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直接压制的压块,燃烧之后产生的炉灰主要是草木灰,可以直接运到农田作为有机肥料。”县农牧局能源办主任许建忠介绍说。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左右。管理体制全面创新,确保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17万亩,粮食总产量6004万吨,按草谷比计算农作物秸秆产量在4843.12万吨左右。依据统计资料,正常年份时我省农业生物质潜在利用量约为2020万吨;林业生物质潜在利用量为960万吨,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而记者从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我省生物质资源一部分用于牲畜饲料,一部分用于农村居民的燃料,一部分直接还田,小部分用于发电,很少一部分用于秸秆工业化利用,包括秸秆气化和固化燃料、日用和工艺品、造纸等。目前,全省稻壳已利用比例最大,为50.9%;大豆秸秆已利用比例为44.4%,玉米芯为38%,水稻秸秆为36.2%,林业废弃物为35.6%。 刚才我讲到了秸秆代替玉米生产酒精、乙醇,到目前还不是很成功,但原料很丰富,比如说新疆的棉花(13255,65.00,0.49%)杆,每年的棉花收获季节有很多棉花,还有在沙漠里种的沙柳,红柳,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确实能够对人类的能源做出贡献。 除了主动采用生物质能投入生产外,也有南安企业将关注点放在了生物质能的开发上。 生物质颗粒燃料厂家对国家的环保事业做贡献。?生物质颗粒燃料运送方便节能环保。新兴能源产业正式成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5.加热熟喂:目前还有部分农户喂猪采用喂熟食的习惯,误认为喂熟食能增加猪食热量,又能增加猪食的稠度,猪而且喜食,这种喂食方法既费工又费时、费燃料,同时还加大喂养成本,这种方法不适合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结果会造成全价配合饲料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因受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各种利用方式中,生物质直燃发电发展迅速,85%的木材加工废弃物和林业废弃物用于生物质直燃发电,1979年装机容量为仅为200MW,2004年装机容量为9799MW,2010年升至10400MW。截至2012年年底,美国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5%,有300多家发电厂采用生物质能与煤炭混合燃烧技术,装机容量达22000MW。预计到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0MW。 尽管德国对生物质的补贴正在不断下降,但是德国从业者并不担心,因为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将市场拓展到海外,并已在英国、法国获得成功。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能在同样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复制。近些年,不断有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德国农业部在北京也成立了“中德国际合作机构”(简称GIZ),搭建了中国企业德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引进了多项德国技术,也多次促成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间的合作,但这并未改变国内生物质市场的整体不振。 从上世纪中后期,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世界广泛兴起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热潮。新型的生物再生能源迅速发展,各种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和设备应运而生。生物质高密度压缩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使用,随之出现各种颗粒燃料及时及成型设备,经过完善,技术已日趋成熟。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已获得大规模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已成为冬季采暖最主要的燃料,其中大部分都使用压缩成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达到43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