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住宅区”成议论热点
中央提出,我国将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则新闻迅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各大媒体成为议论热点。作为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它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针对于治理中国目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是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发点。
小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利与弊
居民住宅小区从封闭走向开放,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而意义也是多方面的。这种改革使得中国的社区建设模式逐渐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欧美国家城市发展一直侧重街区模式,即一组住宅楼与周边建筑、街道、绿地等实体或空间相融合。街区规模不大,尺度相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建筑物周边就是交通“毛细血管”,由于路网发达,缓解了交通主干道压力。
但是这种改革是否适用于中国还是被打上了一个不小的问号。住宅小区的开放化、公共化,会导致陌生人流量和车流量的激增,进出小区不再进行访客登记,这为个人住户的居住安全埋下了隐患。
小区大院逐步打开给安防带来的机遇
开放小区不仅仅是“拆墙破院”,还要在开放之后更加切实的保护人民的安全。这就对每栋楼的门禁、楼宇对讲,小区中的摄像头等安防设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可能也会带动民用安防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安防意识。
小区大院逐步打开后,为安安防企业带来三个机会点:
首先,小区停车场的管理需求增加,小区需要增设出入口控制设备、停车平台以应对更多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若干个小区停车场整合后的“云停车场”将带动街区、乃至市区停车云平台建设。
其次,小区将不再设置物理围墙,电子围栏和周界报警监控的设备需求增长;小区人员出入变得更为复杂,原有的访客系统将不再适用,基于人脸识别、云存储的大数据研判技术将走进小区;小区的监控建设将会融入到平安城市建设中,小区监控平台与上层社区公安平台联网需求增加。
最后,小区物理周界的消失,将使人们对个人住宅的安全需求提升,智能家居、家用防盗报警系统将会走进千家万户。
除了住宅小区安防需求上升,民用安防也会随之广泛普及,楼道、客厅、卧室等地都可以安装简易小巧的无线版摄像机,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随时观看家中情况。
结语: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小区大院逐步打开这一意见的提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安全问题,说明现在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很高。“原则上”、“逐步”等字眼也体现了政策落地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安防企业来说,这不仅是机遇,也是一大挑战。在这个挑战中必将会有企业适时推出有良好性价比的实用产品,从而脱颖而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郑州林辉伟业科贸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安防监控器材批发,更多详情请登录:www.linhui110.com。如有需求,请致电:400-166-7568或135-255-63565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