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LMISR4导电胶 |
产品概述 | 84-1LMISR4是一种单组份、低粘度的导电银胶。胶流变性能好,适用于高速die attach封装,无拉丝和拖尾;纯度高,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工业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的粘贴,适用于全自动机器高速点胶,是目前世界上出胶速度最快的一款导电银胶。特点 流变性能好,适用于高速die attach封装,无拉丝和拖尾;纯度高,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工业. 84-1 LMISR4导电银胶适用于全自动机器高速点胶。84-1 LMISR4导电银胶允许最少量胶分配,并降低停留时间,而无残胶或拉丝的烦恼。 |
产品特征 | 分配均匀,残胶和拉丝量最小。烘炉固化 |
未固化特征 | 检测说明 | 检测方法 |
密度 | 3.5g/cc | |
填充剂 | 银 | 比重瓶 | PT-1 |
粘性(25℃) | 8000cps | Brookfield
CP51@5rpm | PT-42 |
触变指数 | 5.6 | 粘性@0.5/粘性@5rpm | PT-61 |
使用寿命25℃ | 18小时 | %填充剂物理使用寿命 | PT-12 |
保存时间-40℃ | 1年 | | PT-13 |
固化处理数据 |
建议固化条件 (这种升温固化降低结合面温度,让溶剂挥发并增加强度。) | 1小时@ 175℃或者 3-5℃/分升温到175℃+1小时@175℃ |
固化重量损失 | 5.3% | 载玻片上10×10mm 硅芯片 | PT-80 |
固化前物理化学特性 | 检测说明 | 检测方法 |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氯化物 | 5ppm | 特氟纶烧瓶 | CT-13 |
钠 | 3ppm | 5
gm 样品/20-40筛网 | CT-6 |
钾 | 1ppm | 5
gm DI水 | CT-7 |
抽水传导性 | 13mmhos/cm | 保持100℃ 24小时 | PT-20 |
PH | 6 | 热解重量分析 | MT-14 |
重量损失@300℃ | 0.35% | TMA渗透模式 | MT-9 |
玻璃转化温度 | 120℃ | TMA 膨胀模式 | MT-12 |
热膨胀系数 | 低于Tg | 40
ppm/℃ | 使用 <0.5mm厚度的样品 | PT-65 |
高于Tg | 150 ppm/℃ |
动态拉伸模量 | @-65℃ | 4380Mpa(640Kpsi) | 动态蒸发吸附作用 85℃/85% RH曝光以后 |
@25℃ | 3940Mpa(570Kpsi) |
@150℃ | 1960Mpa(280Kpsi) |
@250℃ | 300Mpa(44Kpsi) |
吸湿率 饱和 | 0.6% | | |
固化后电热特性 | 检测说明 | 检测方法 |
导热性 | 2.5W/m。K(121℃) | C-MATIC 导电检测器 4点探测 | PT-40 |
体积电阻率 | 0.0001 ohm-cm | PT-46 |
固化后机械特性 | 检测说明 | 检测方法 |
芯片剪切强度 | 25℃ | 19kg/die | 2×2mm(80×80mil)硅芯片 | MT-4 |
芯片剪切强度和温度 | 3×3mm(120×120mil)硅芯片 | MT-4 |
25℃ | 200℃ | 250℃ | 21kg/die | 2.9kg/die | 1.7kg/die | 11kg/die | 2.6kg/die | 1.4kg/die | 27kg/die | 2.4kg/die | 2.0kg/die |
| 基材 | MT-4 |
银/铜引线框架 | MT-15 |
裸铜引线框架 | MT-15 |
钯/镍/铜引线框架 | |
85℃/85% RH曝光168小时以后芯片剪切强度 | 3×3mm(120×120mil)硅芯片 |
25℃ | 200℃ | 12kg/die | 1.8kg/die | 10kg/die | 2.5kg/die | 23kg/die | 1.8kg/die |
| 基材 |
银/铜引线框架 |
裸铜引线框架 |
钯/镍/铜引线框架 |
芯片热变形@25℃与芯片大小 | 0.38
mm(15mil)厚的硅芯片 |
芯片尺寸 | 热变形 | 在0.2mm厚的银/铜引线框架上 |
7.6×7.6mm(300×300mil) | 19mm | 7.6×7.6×0.38mm(300×300×15mil)硅芯片 |
10.2×10.2m(400×400mil) | 32mm |
12.7×12.7m(500×500mil) | 51mm | 在0.2mm(8 mil)厚的LF上 |
碎片热变形与固化后电热处理 | 基材 |
固化后 | 丝焊 | 铸型烘焙后 | 20mm | 29mm | 28mm | 22mm | 30mm | 28mm |
| 银/铜引线框架 |
裸铜引线框架 |
|
(1分钟@250℃)(4小时@175℃)数据由改变升温处理条件获得。 |
解冻 | 使用前须先让容器达到室温。从冰柜里取出以后,将针筒垂直放置以供解冻。建议解冻时间请参照以下针筒解冻时间表。 在内含物未达到室温之前请勿打开容器。已解冻容器上的湿气在打开容器之前必须去除。 切勿重冻结。一旦解冻到室温,胶就不能重冻结。 |
胶的运用 | 解冻的胶必须立刻放在分配设备上以供使用。如果胶转移到最终分配贮存器中,必须避免受到污染以及/或者空气进入胶中。胶必须在18小时内使用。如果胶被遗置在不符合建议使用寿命的周围环境下,会发生银-树脂分离现象。 使用足量的胶,实现25-50mm(1-2 mil)湿结合面厚度,在四周分配大约25%-50%胶进行密封。 根据具体运用要求,可能会改变分配数量。星型或十字架型分配模式比矩阵型分配的结合面空间小。 详细胶运用说明,包括分配请与技术服务部门联系。 |
固化 | 84-1 LMISR4胶应按照建议固化条件用常规密封箱烘热固化。建议固化流程参照技术数据单中固化处理数据部分。 按照建议固化流程,烘箱在传入框架盒之前要预热到175℃ |
有效性 | 按照客户要求包装在针筒或陶罐里。可供选择的包装尺寸范围是1cc到30cc,重量为1盎司到1磅。 |
储存 | 产品应储存在-40℃环境中。如果储存条件吻合, 84-1 LMISR4胶可以使用一年。允许储存条件变化如下: 储存温度 | 针筒 | 罐 | 0℃到+5℃ | 8天 | 1个月 | -15℃到-10℃ | 2个月 | 6个月 |
|
**需用罐卷材料保存期限仅当材料储存条件恰当时才有效。储存条件不恰当会降低材料性能(如分配)和最终固化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