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对粮食干燥理论的研究还没有达到真正认识千燥过程物理本质的程度,这使得建立起反映生产实际的系统物理模型不可能,因此无法实现对烘干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2)影响粮食水分检测的因素比较多,对水分检测很难达到规定的精度水平,所以无法为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为了完成粮食烘干机智能控制系统开发,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国产传感器在检测精度与性能稳定性方面优于德国产品,但为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参考数据还有的一定差距。在2003年8月份,国家粮食局召开的“粮食烘干机水分在线检测与智能控制系统幵发与研究”的验收总结会议上,到会专家与参加研制的6个科学研究单位,也反映出这一问题。
(3)粮食烘干过程是一个大滞后,强非线性系统。粮食在烘干机内的烘干时间一般在8〜12个小时,且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对其进行前馈和反馈控制,都不适合,而应该釆用系统状态控制与前馈控制相结合方式。
(4)在谷物干燥过程中,谷物颗粒在自重和排粮板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湿空气通过五角盒排出到大气中。现场试验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运动之间通过气固两相摩擦形成较强的耦合关系。在清原粮库和抚顺粮库试验期间发现这种非线性耦合关系,且具有临界值存在。当系统状态达到这个临界值时,湿空气的排出运动对谷物粒子的运动摩擦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