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排污泵的寿命,现在国内外大部分厂家都在泵的保护系统上想办法,即在泵发生泄漏、过载、超温等故障时能进行自动报警,并自动停机备修。可是我们认为,在排污泵中设置保护系统很有必要的,它能有效地保护电泵的安全运行。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保护系统只不过是在泵发生故障后的一种补救办法,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办法。问题的关键应该是从根本着手,彻底解决泵在密封、过载等方面的问题,这才是一种较为主动的办法。为此我们把副叶轮流体动力密封技术及泵的无过载设计技术应用于潜水排污泵中来,较大提高了泵密封可靠性和承载能力,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
一、密封技术
所谓的副叶轮流体动力密封是指在泵的叶轮后盖板背面附近同轴反方向安装一开式叶轮。当泵工作时,副叶轮随泵主轴一起旋转,副叶轮中的液体也会一起旋转,转动的液体会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一方面顶住流向机械密封处的液体,降低了机械密封处的压力。另一方面阻止介质中的固体颗粒进入机械密封的摩擦副中,减少机械密封磨块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副叶轮除了起到密封作用外,还可以起到降低轴向力的作用,在潜污泵中轴向力主要是由液体作用在叶轮上的压差力和整个转动部分的重力所组成,这两个力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合力是由两个力相加而成。可以看出,在性能参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潜污泵的轴向力比一般卧式泵要大,而平衡难度比立式泵要难。所以在潜污泵中,轴承容易损坏其原因也是与轴向力大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如果安装了副叶轮,液体作用在副叶轮上压差力的方向是与上述两力的合力相反的,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轴向力,也就起到了延长轴承寿命的作用。但是使用副叶轮密封系统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在副叶轮上要消耗一部分能量,一般在3%左右,但是只要设计合理,完全可以把这部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也就是说,功率曲线是一根随流量增加而上升的曲线,这对泵的使用会带来一个问题:当泵有全扬程特性的泵(包括排污泵),其使用范围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所谓的全扬程特性(也称无建筑物内使用的排水泵有潜水排污泵、液下排水泵、立式污水泵和卧式污水泵等。由于建筑物内一般场地较小,排水量不大,排水泵可优先采用潜水排污泵和液下排水泵,其中液下排污泵一般在重要场所使用;立式污水泵和卧式污水泵要求设置隔震基础、自灌式吸水、并占用一定的场地,故在建筑中较少使用。
排水泵的流量应按生活排水设计秒流量选定:
1、当有排水量调节时,可按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选定。消防电梯集水池内排水泵流量不小于10L/s。 排水泵的扬程按提升高度、管道损失计算确定后,再附加一定的自由水头。自由水头宜采用0.02~0.03MPa。排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流速不应小于0.7m/s,并不宜大于2.0m/s。 公共建筑内应以每个生活排水集水池为单元设置一台备用泵,平时宜交互运行。地下室、设备机房、车库冲洗地面的排水,如有两台及两台以上排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
2、当集水池无法设事故排水管时,水泵应有不间断的动力供应;
3、当能关闭排水进水管时,可不设不间断动力供应,但应设置报警装置。
4、当提升带有较大杂质的污、废水时,不同集水池内的潜水排污泵出水管不应合并排出。
5、当提升一般废水时,可按实际情况考虑不同集水池的潜水排污泵出水管合并排出。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水泵共用一条出水管
例如:40QW(WQ)15-30-2.2P
40-口径(mm)
QW(WQ)-潜水排污泵
15-流量(m3/h)
30-扬程(m)
2.2-配用电机功率(kw)
P代表不锈钢
潜水排污泵主要用途
①企业单位废水排放。
②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系统。
③地铁、地下室、人防系统排水站。
④医院、宾馆、高层建筑污水排放。
⑤住宅区的污水排水站。
⑥市政工程,建筑工地中稀泥浆的排放。
⑦自来水厂的给水装置。
⑧养殖场污水排放及农村农田灌溉。
⑨勘探矿山及水处理设备配套。
⑩代替肩挑人担,吸送河泥。
使用条件水温≤60℃,液体PH值为4~10。
特点1. 采用先进技术,排污能力强,无堵塞,能有效地通过直径φ30~φ80毫米的固体颗粒。]
2. 撕裂机构能够把纤维壮物质撕裂,切断,然后顺利排放,无需在泵上加滤网。
3. 设计合理,配套电机功率小,节能效果显著。
4. 采用最新材料的机械密封,可以使泵安全连续运行在8000小时以上。
5. 结构紧凑,移动方便,安装简单,可减少工程造价,无需建造泵房。
6. 能够在全扬程范围内使用,而保证电机过载。
7. 浮球开关可以根据所需的水位变化,自动控制泵的启动与停止,不需专人看管。
8. 双导轨自动安装系统,它给安装,维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可不必为而进出污水坑。
9. 配备全自动保护控制制箱对产品的漏电、漏水以及过载等进行了有效保护,提高了产品的安全
3. 住宅区的污水排放站。
4. 人防系统排水站。
5. 医院、宾馆的污水排放。
6. 市政工程、建筑工地。
7. 勘探、矿山配套附机。
8. 农村沼气池、农田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