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三轮车行业起步于2001年左右,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从04年的总产量约50万辆到去年的约200万辆,电动三轮车行业发展之迅速让人为之振奋。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徐州丰县、河南商丘以及江苏常州几大重要板块崛起,形成了电动三轮车产业的三大根据地,几乎占据行业总销量的90%以上。此外,各地区的中小型电动三轮车企业也在这几年间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山东、浙江等地,电动三轮车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电动三轮车产品涉及货运车、休闲观光车、助残车、沙滩车、太阳能电动车三轮车等多个车种。
相对于电动两轮车来说,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前景及空间更加广阔,起步晚,市场并未全面开发;产品仍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质量与功能还有待于提高;政策层面上,行业标准问题悬而未决;就企业而言,多为中小投资型,在资金、技术、渠道、营销等方面的积淀仍显不够,也并未形成实力雄厚的品牌,品牌格局并未形成稳定局面。
价格上,随着行业经历爆发期,以及价格战的洗礼之后,品牌格局逐渐清晰,各企业将会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产品上来,注重提升产品品质。而目前处于低位的产品利润也将逐渐得到提升,产品将走上高质、高价的道路上来。
渠道上,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这种顺带销售的渠道模式将会得到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大型专营店、大卖场、连锁销售的模式,而电动三轮车经销商也会逐渐形成专业的电动三轮车销售。
最后是售后服务方面,目前电动三轮车行业在售后服务上投入较少,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销售更多的产品,没有将售后服务看成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后,电动三轮车的售后服务随着经营模式的变化也将产生大的改变,专业、高效的售后服务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所必备的软实力。
由于行业仍处于生长期阶段,现有电动三轮车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而更多的企业跻身到这一行业中来,其中包括摩托车企业、电动车企业以及自行车企业等。另一方面市场的不成熟也导致了行业内目前仍未出现实力明显领先的企业与品牌,电动三轮车行业品牌格局并未形成,而目前的基本格局也只是一个暂时的,并不稳定的格局,在行业迅速发展的近一两年内,这一格局将有可能被多次改变。
目前来说,三大板块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其他区域的电动三轮车企业都处于扩大规模中。2005年至今,电动三轮车产业出现井喷状态,其发展形势犹如五年前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的迅速增长给企业带来巨大机会,同时也成为品牌突围的良好时机,预计在三年之内,将会陆续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一行业,电动三轮车行业的企业数量将成倍增长,而行业品牌格局在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行业洗牌的双重作用下将逐渐清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