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对决策、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管理、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数据资源价值的实现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和开放,实现全社会共享。为此,各级应当把数据资源的管理列入重要日程。
首先,要高度重视数据管理,明确数据管理职能机构。目前,全社会各领域的数据已经形成很大的基数,还将以几何级数增长,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开发难度大、技术复杂,必须要有一个部门来实施管理。但由于数据资源涉及到许多部门,这就需要明确档案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能够对数据资源行使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责。
建设国家数据中心,加强数据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数据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给数据的安全带来隐患。如都建设数据中心,势必造成重复建设,形成信息壁垒,影响数据开发利用。因此,有必要在县级以上政区设置国家数据中心,归口档案行政机构管理,并明确数据中心的职责为集约管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数据,并对其他机构形成的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进行管控。
目前管理数据的理念、规范、方法,数据如何归集、分析、存储,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资讯,没有现成的模式、方法可以借鉴。因此,数据资源管理需要进行试点示范,摸索经验,逐步推广。另外,还应要尽快开展数据管理的立法研究,对数据的形成、流向、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作出规定。
做好软硬件的适时更新。
搭载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必须安放在防尘、防潮、防磁化且通风条件良好的安全位置,专人监管。由于目前声像档案文件一般都是保存在相应存储介质上的,如磁盘阵列或服务器,而常用的文件储存介质硬盘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对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适时更新。异地备份的硬盘还需要求合作单位必须将其存放于安全能够得到很好保障的防磁柜中。硬件设备更新或增加时应检查硬件的兼容性,如若存在兼容问题,必须设法解决,从而保证档案文件不会因为硬件的兼容性问题出现无法保存或无法读取等情况。对于相对老旧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后期在更新系统信息对原声像档案的内容进行转录等操作时,要尽可能的提高更新质量,降低因更新造成的损失,对重要的声像档案还必须保存“母带”。至于声像档案管理系统本身,实际使用中只要做到不篡改系统设计参数,不受外插设备可能携带病毒的干扰,保证搭载系统的各类硬件不被损坏或不出现兼容问题,一般都能够稳定运行,后期只需在此基础上增加或修改各模块的功能,更新档案预览时所需的支持软件就行。
当前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明确数据库建设目的
对于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用于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等实体信息,明确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是为了检索、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
(二)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是数据库建设的第一个目标。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工作重心,首先是抓好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目录数据库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档案信息,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的、完整的档案信息服务。
在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实现一定范围内档案内容互补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更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