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式快开排泥阀在制水厂的应用
运行经验 排泥阀开启时间与其对应泥斗的位置有关。根据原水浊度的变化及斜管池的负荷,合理确定排泥周期及排泥时间,这是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图4中10#~15#排泥阀对应的沉淀区以及29#~34#排泥阀对应的过渡区的泥斗积泥量较大,因此阀门的开启时间控制在了15s,1#~9#排泥阀以及20#~28#排泥阀位于沉淀区后部积泥量相对较小,阀门的开启时间控制在了10s,而16#~19#及35#~37#排泥阀对应的反应区的泥斗积泥量更小,阀板的开启时间控制在了5s。这样可以减少排泥量,提高斜管沉淀池的产水率。 ?6、结束语 沉淀池的排泥是运行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工艺是否能正常运行,若排泥不正常,造成底部污泥压实,不宜排放,沉降空间缩小,影响出水水质。 制水厂膜片式快开排泥阀经改造后,排泥系统运行正常,沉淀池的出水水质也很稳定,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行人员的操作劳动强度。为长周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本文来源于大才阀门
膜片式快开排泥阀在制水厂的应用
1、概述 为了保证出水水质,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宁可选用平流沉淀池而不选用斜管沉淀池,从沉淀技术发展来看出现了走回头路的趋势。而斜管沉淀池以其体积小,占地少,沉淀效率高,近年来的应用已较普遍,但其对原水浊度和制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其沉淀下来的泥和矾花能否及时迅速排除,将直接影响水处理效果。新区制水厂采用了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制水工艺,斜管沉淀池采用了膜片式快开排泥阀,有效地实现了高效与安全可靠的统一。
2、设计简介 反应斜管沉淀池,一期建6组,预留1组二期建设。每座斜管沉淀池处理水量为2000m3/h,反应区有效容积480m3,反应时间14.4分钟,沉淀区面积为310 m2,表面负荷在6.45 m3/ m2·h。每座沉淀池有37个排泥阀,采用静压差排泥。 传统的排泥方式是由操作人员按时巡回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耗时长,如果遇到雨雪天或夜间操作难度更大。另外由人工开、关阀门难以保证每个阀开启后的排泥时间和排泥质量。新区制水厂膜片式快开排泥阀采用了计算机实现自动排泥,在程序上设置了二种排泥方式:即操作人员只需用鼠标在排泥画面上点击“手动”框,整个排泥程序开始工作;另一种是定时自动排泥方式,由上位机按已设定的排泥间隔时间,由内部时钟计时,时间一到,自动执行排泥控制程序。在这两种自动排泥控制方式中,每个阀门的排泥时间可由人工设置,使该系统能够根据每个阀门的具体位置和工艺要求的排泥时间长与短而进行调整。另外,在整个排泥过程中,每个排泥阀的动作与否,开到位与关到位的可靠性可在画面上动态显示。操作人员在控制室的上位机上可完成整个沉淀池的排泥操作,并实现在自动排泥过程中的故障自诊断。同以往的人工现场手工排泥相比较,沉淀池自动排泥的效果得到保证,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
3、膜片式快开排泥阀结构特点及原理 新区工艺要求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水源直接取自长江后加药混凝,排泥量大。我们采用了膜片式快开排泥阀结构,如图1所示,打开下腔的电磁阀,控制气源进入膜片式快开排泥阀的膜片室下腔,此时进气量大于排气量,依靠下腔内的气压差将隔膜压板抬升,则阀门开启。关闭下腔的电磁阀,压缩空气排外,则阀门关闭。起闭动作通过上腔弹簧和下腔电磁阀来控制。 这是一种采用全衬胶阀板,双室隔膜驱动机构的排泥阀,密封效果好,阀门开启平稳快捷,与活塞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无运动磨损;b、对泥沙淤积不敏感;c、不需要润滑,无机械磨损,无定期更换的橡胶制品,使用寿命长。考虑到室外管道用自来水冬季容易上冻,驱动介质采用了压缩空气。 4、存在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问题 4.1.1排泥阀震动大且易堵。调试时,在阀板开启75mm下排泥,当排泥结束后斜管沉淀池5.5m的静压差和阀板自身重力作用,闭阀产生的水锤使得排泥阀和控制闸阀的压盖和法兰处皮垫崩掉漏水,出气球阀开启过大曾导致阀体崩裂;而出气球阀开启过小会出现阀板上下摆动,排泥无法停止。由于斜管沉淀池5.5m的静压差已经客观存在,排泥阀无法做到缓闭。经过不断摸索发现,在排泥阀顶部加装限位杆来降低排泥阀阀板的开启高度可以减小水锤的影响,当阀板的开启高度调至25mm时水锤明显减小,而阀板的开启高度调至15mm时出现排泥阀被堵卡。经反复实验,最终将DN150排泥阀阀板的开启高度定在了20mm。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水源直接来自距厂2公里的长江,沉淀物中含有杂物不可避免,排泥阀开度过小,经常出现排泥阀关闭时被杂物卡死,排泥无法停止,而且排泥阀震动问题仍无法根本性消除。
本文来源于重庆大才阀门
排泥阀 我国阀门行业发展分析:稳步增长
2012年到2035年,要满足预计的能源需求,所需的资金投入累计37万亿美元,年均投资额占全球GDP预计为1.5%。从结构上看,电力行业的投资额达17万亿美元。从区域上看,全球超过一半的能源投资需求来自发展中国家。
国内外大量的能源投资将会带动能源电力领域工业阀门需求的显著增长。作为新能源发展方向的核电领域,也将产生大量的工业阀门需求。
中国目前的用电量仅次于美国,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消费国,2012年的总用电量为4.96万亿千瓦时。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将带动国内电力消费水平的上升。根据毕马威2010年的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电力行业所需投资将高达2.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能源行业同期总投资的1/4。国际能源署预测,2005年至2030年中国电力投资将占到全球的23%。
根据中国产业洞察网预测:未来在加强核安全监管的前提下,我国的核电产业快速发展及核电设备国产化的方向将不会改变,国内核电阀门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本文来源于大才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