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主要是按相关的依据和规定算出某个工程的建造费用,形成预算书等造价文件,而造价的审计则是按相应的规定,核实,审核这个造价文件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一般都是要审核后减下来一些的。审计后再出的文件叫审计报告。但两者的依据和计算都是一样的,尊守造价的计量计价的相关规定。
在同一地区,如果单位工程的用途、结构和建筑标准都一样,其工程造价应该基本相似。因此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的单方造价指标、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折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计算,找出其差异较大的原因的审核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有:(1)单方造价指标法:通过对同类项目的每平方米造价的对比,可直接反映出造价的准确性;(2)分部工程比例:基础,砖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门窗、围护结构等各占定额直接费的比例;(3)专业投资比例:土建,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等各专业占总造价的比例;(4)工料消耗指标:即对主要材料每平方米的耗用量的分析,如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瓦、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标。
工程造价管理(1)工程造价管理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2)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3)工程价格管理分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上,是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订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在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