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花岗石贴面硫酸钙防静电活动地板
1、阻燃、防滑、隔音、防尘、抗污、耐化学腐蚀;
2、表面耐磨性能好,不脱胶;
3、四周支撑,结构性强,承重耐压;
4、环保美观,装饰效果好,安装简便,互换性强
结构
1、硫酸钙地板采用未经漂白的植物纤维作为加固材料,结合凝固成的硫酸钙晶体,并经过脉冲压制工序制作而成。因其环保、防火、高强度、平整等诸多方面优势,已成为架空地板家庭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材料。
2、完成面标准高度:100mm-1000mm,其它高度可定做
产品应用:
适用于各种5A级智能化楼宇、5A级写字楼、各类机房及有架空要求、网络综合布线的场所,更适合于旧办公楼综合布线的地面改造
型号及技术参数
型号 | 国际型号 | 规格(mm) | 防火性能 | 集中载荷 | 冲击载荷 (N) | 极限载荷 (N) | 均布载荷 (N/m2) | 滚动载荷(N) |
LB | N | KG | 10 times | 100000 times |
XL-3001 | FS800 | 600x600x30 | A | ≥800 | ≥3350 | ≥363 | ≥536 | ≥11250 | ≥16100 | 3560 | 2670 |
XL-3002 | FS1000 | 600x600x30 | A | ≥1000 | ≥4550 | ≥450 | ≥670 | ≥13350 | ≥23000 | 4450 | 3560 |
XL-3003 | FS1250 | 600x600x30 | A | ≥1250 | ≥5560 | ≥567 | ≥780 | ≥16680 | ≥33000 | 5560 | 4450 |
XL-3004 | FS1500 | 600x600x30 | A | ≥1500 | ≥6675 | ≥670 | ≥1005 | ≥19892 | ≥34500 | 6675 | 5340 |
标准支架规格:
完成面高度(mm) | 管径(mm) | 上调(mm) | 下调 (mm) |
≦600 | ф25 | 20 | 10 |
700~900 | ф32 | 20 | 10 |
1000~1500 | ф45 | 20 | 10 |
其他高度可定做
标准横梁规格: 570x21x32mm
数据机房是多功能、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除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各类设备外,还有各类环境保障设备,只有合理的规划设备布局,才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便于今后的扩充,方便运维人员的管理,节省投资。设备布局建议考虑如下原则:
(1)主机、存储设备、服务器机柜宜分区布置,主机、存储设备、服务器机柜及UPS、空调机等设备应按产品要求留出检修空间,允许相邻设备的维修间距部分重叠
(3)消防控制室。是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的控制中心,也是火灾时灭火指挥和信息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消防监控机房的设置范围、位置、建筑耐火性能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其主要功能提出原则性要求。
(4)卫星接收机房。主要用于安放卫星接收机、调制解调器、混合器、放大器、有线光缆接入设备、各频段接受显示器等。卫星接收机房一般是位于建筑顶层,有利于卫星电视信号的传输。
(5)视频会议控制机房。主要用于安放视频会议主控单元(MCU)、调音台、音响扩声系统、信号传输设备、控制台设备、信号源机柜等。但由于一般的视频会议控制机房面积较小,在设备布置时应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灵活布置。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3124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13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给水排水、消防。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各行业对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要求和规模差别较大的现状,本规范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为A、B、C三级,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2.比原规范增加了术语、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等章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数据中心的“规模”,是指其能容纳和支持其运行的IT设备的数量,基本条件如下:
① 基础建筑设施方面,需要相应的运行区域面积和承重;
② 配电系统方面,足够的容量和扩展性;
③ 制冷系统方面,要充足和相应的冗余量;
那么,功率密度=运行区的单位面积的供电和制冷能力的最XIAO值。
IT设备用电量的与日俱增,造成了基础设施的巨大压力。以现在刀片服务器机柜满配时,用电量可高达30Kw,相当于12Kw/m2以上。而在平均用电不断推高的同时,局部高负载“热点”的冷却又成为了新的焦点。
因此,在论及数据中心的规模时,面积已不再是主要的指标,单位面积的供电和制冷能力成为一个标尺。运行面积×功率密度,也就是供电和制冷总量,才是未来衡量数据中心规模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