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水和晾蛋:散发胚胎发育后半期产生的过多热量,使胚胎受热均匀,保持胚胎正常发育,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入孵10天后,每天用38℃~40℃暖水淋蛋3~4次左右(室温在25℃以下,每天1~3次;室温在25℃以上,每天4~6次)。淋水时切断电源,将蛋架拉出机外,用浇花壶或水勺淋水,以蛋壳湿透滴水为宜。入孵10天后,晾蛋与淋水结合进行,即淋水后进行晾蛋,使蛋壳温度降至约32℃,以眼皮试温感觉微凉为宜。
每天需打开孵化室门窗3~4次。入孵后1~7天关闭孵化机通气孔;8~12天打开一半,13天以后全部打开,以保持机内空气新鲜,有足够的氧气供胚胎发育需要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入孵后每隔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度,23天后落盘停止翻蛋。
4、翻蛋出雏:为充分利用孵化机,检查胚胎发育情况,提高孵化率,入孵后6~7天头照,检出无精蛋和死精蛋;13~14天二照,除去死胚蛋,23~24天三照,除去死胎蛋。孵化至24天,将蛋移到出雏盘上,不再翻蛋,每天用38℃~40℃暖水喷洒3~4次。孵化26天,雏鸡始啄壳出雏,正常28天出雏完毕。
珍珠鸡
种鸡孵化率低的原因分析
种鸡周龄
母鸡初产期的蛋孵化率低;在30周龄~42周龄产的蛋孵化率最高;以后随周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约在45周龄后,孵化率降低2%~5%。
母鸡产蛋量
鸡的产蛋量与孵化率呈正相关,即鸡群产蛋量高其孵化率也高;影响产蛋量的因素也同样影响孵化率。
种鸡营养
日粮中营养不全如缺乏维生素A,孵化初期死胚增多;缺乏维生素D,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高;缺乏B族维生素,蛋白稀薄,孵化中期死胚增加,弱雏增多。矿物元素钙、磷、锌、锰等缺乏,孵化率降低。
种鸡管理
健康状况
种鸡感染蛔虫、鸡白痢、鸡支原体等病均影响孵化率。有些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等,可以通过带菌母鸡经蛋传染。尤应注意。
种蛋的原因
种蛋的品质
裂缝、污秽、畸形、太大、太小的蛋孵化效果不佳。
种蛋的保存
温度
孵化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发育,严重时造成胚胎死亡。
湿度
孵化湿度过大过小,都影响蛋内水分代谢,胚胎死亡率高。
翻蛋
通风换气
孵化中通风不良,会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胚胎死亡率增高。
供电不稳
孵化设备使用时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我们为您分析了以下几点:
(一)种蛋澄清,没有血丝、血环
原因:无精蛋。种蛋贮存太久。种蛋贮存时温度和湿度不当。种蛋熏蒸消毒过甚。
(二)种蛋澄清,但有血环。胚胎在1---4天内死亡
原因:陈蛋。种蛋贮存温度、湿度不当。种蛋运输不良。孵化一早期温度不良。种蛋熏蒸消毒过甚。种鸡营养失调,鸡冠冻伤或疾病等。母源性或蛋壳携来病原微生物感染胚胎。种鸡遗传性孵化率低。
(三)受精卵在第1一6天死亡很多
原因:孵化温度太高或太低。孵化机内通风不良。未翻蛋。种蛋熏蒸过甚。种禽状况不正常。种蛋贮存过久,贮存条件不当。遗传因素。
(四)入孵第2周的胚胎死亡
原因:种蛋贮存温度较高。孵化中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母源性或蛋壳携来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胚胎。孵化机内通风不良。种鸡营养失调,维生素缺乏。转蛋失常。孵化期间停电。
(五)幼雏完全形成,存留大量未吸收的卵黄,未啄壳,在18---21天死亡
原因:孵化机湿度过低。出雏机湿度过高或偏低。孵化温度不当。通风不良。出雏机温度偏高。胚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