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跳线(又称光纤连接器)是指光缆两端都装上连接器插头,用来实现光路活动连接;一端装有插头则称为尾纤。光纤跳线(Optical Fiber Patch Cord/Cable)和同轴电缆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纤中,芯的直径是50μm~65μm,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μm~10μm。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以使光纤保持在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
光纤跳线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多模跳线,还有其它如以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跳线;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跳线、SC跳线、ST跳线、LC跳线、MTRJ跳线、MPO跳线、MU跳线、SMA跳线、FDDI跳线、E2000跳线、DIN4跳线、D4跳线等等各种形式。比较常见的光纤跳线也可以分为FC-FC、FC-SC、FC-LC、FC-ST、SC-SC、SC-ST等。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黄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为蓝色;传输距离较长。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橙色表示,也有的用灰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用米色或者黑色;传输距离较短
简介
光纤用来做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有较厚的保护层,一般用在光端机和终端盒之间的连接。
光纤跳分类
光纤跳线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多模跳线,还有其它如以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跳线;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跳线、SC跳线、ST跳线、LC跳线、MTRJ跳线、MPO跳线、MU跳线、SMA跳线、FDDI跳线、E2000跳线、DIN4跳线、D4跳线等等各种形式。比较常见的光纤跳线也可以分为LC-LC、FC-FC、FC-SC、FC-LC、FC-ST、SC-SC、SC-ST等。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黄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为蓝色;传输距离较长。
(Multi-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橙色表示,也有的用灰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用米色或者黑色;传输距离较短。
光纤使用注意
光纤跳线两端的的收发波长必须一致,也就是说光纤的两端必须是相同波长的光模块,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光模块的颜色要一致。一般的情况下,短波光模块使用多模光纤(橙色 的光纤),长波光模块使用单模光纤(黄色光纤),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光纤在使用中不要过度弯曲和绕环,这样会增加光在传输过程的衰减。
光纤跳线使用后一定要用保护套将光纤接头保护起来,灰尘和油污会损害光纤的耦合。
产品选用指南
光纤跳线按端接类型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LC-LC、LC-SC、LC-ST、LC-FC、ST-ST、SC-SC、ST-SC。按光纤种类分主要有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跳线长度的规格有0.5m、1m、2m、3m、5m、10m等。按线缆外护层材料可分为普通型、普通阻燃性、低烟无卤型、低烟无卤阻燃型等。
根据建筑物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应采用阻燃的电缆和光缆;在大型公共场所宜采用阻燃、低烟、低毒的电缆或光缆;相邻的设备间或交接间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 施工、安装要点
参见《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和《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中要求。
跳线和尾纤的区别
光纤跳线用来做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有较厚的保护层,一般用在和终端盒之间的连接。
又叫猪尾线,只有一端有连接头,而另一端是一根光缆纤芯的断头,通过熔接与其他纤芯相连,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之间还用到、跳线等)。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也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具有单模和多模(50 / 125 μm或 62.5 / 125 μm)两种线缆类型供选。
☆ 通用/小型化光纤连接器供选 。
☆ 包皮材料有陶瓷、不锈钢及复合物供选。
☆ 线缆护套材料有:聚氯乙烯(PVC)/ 阻燃聚氯乙烯(FRPVC)/ 低烟无卤(LSOH)可选。
☆ 接头有ST、SC、FC、SMA、MU、FDDI、ESCON、MTRJ、LC、D4、E2000等类供选。
☆ FC、SC、ST、LC、MU接头有PC、UPC、APC等不同研磨端面供选。
☆ 通过业界TIA/EIA-568 及IEC 874-1 等标准。
☆ 应用于局域网、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到户、视频传输、光纤传感器、光纤CATV、有线电视、测试仪器等。
物理/电气特性:
☆ 内层覆被直径:125μm。
☆ 芯直径:50 / 62.5μm(多模);9μm(单模)。
☆ 抗拉强度:15Kgf(φ0.9mm光纤除外)。
☆ 光纤外径:3mm/2mm。
☆ 最小弯曲半径:10 ×电缆直径。
☆ 工作温度:- 40℃—+ 75℃。
☆ 储存温度:- 50℃— + 85℃。
☆ 重复插拔次数:1000次。
☆ 一般单模光纤跳线保证指标: 插入损耗≤0.3 dB(APC/UPC); 回波损耗: ≥50dB(UPC);≥65 dB (APC)
☆ MTRJ单模跳线保证指标: 插入损耗≤0.75 dB ; 回波损耗: ≥40 dB。
☆ 一般多模光纤跳线保证指标: 插入损耗≤0.2 dB (PC); ≤0.2 dB (UPC); ≤0.3 dB (APC) 。
回波损耗: ≥45 dB (PC); ≥50 dB (UPC); ≥60 dB (APC)。
☆ MTRJ多模跳线保证指标: 插入损耗≤0.5 dB ;回波损耗≥40 dB。
☆ 产品机械性能插入损耗最大变化量:互换性(任意对接): 0.2dB。重复性 (重复插拔1000次): 0.2dB。抗拉性0.2dB(10Kg拉力/3.0mm 线缆)。抗振性: 0.2dB (振动:10—58Hz ;振幅:1.5mm, 10Hz/分钟,2小时)。
☆ 产品环境性能插入损耗最大变化量: 温度循环:0.2dB (-40—+80℃ 5个循环)。高温试验: 0.2dB (高温:85℃,100小时)。低温试验: 0.2dB (低温:-40℃,100小时)。湿度试验:0.2dB (65℃,93%相对湿度,100小时)。
◎ 产品特点:
☆ 采用较小同心度误差及内孔直径的高精密度陶瓷插芯,提供额外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避免传输性能的下降以及光收发器件的损坏。
☆ 采用先进的研磨技术和研磨设备,确保光纤的圆心研磨偏移、光纤的凹陷及陶瓷端面曲率半径等技术参数均符合规定标准。
☆ 为确保连接器的长期使用,不仅对接头进行衰减和背向反射测试,而且采用精密干涉仪测试接头表面的划痕或瑕疵,测取FC、ST 、SC、LC及MU型接头的曲率半经、研磨偏移、光纤凹陷量和突出量,以确保接头质量。
☆ 100%光学全数检测,每条跳线都保证有良好的研磨质量和优良的性能指标。
☆ 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为单芯、双芯或多芯等不同纤芯类型。光纤产品还有PVC和LSOH不同的防火等级,提供设计的灵活性。
☆ 插入损耗小,回波损耗大,互换性能、重复插拔性能优良,使用方便。
☆ 符合ANSI / TIA / EIA和ISO / IEC对于耐用性、防潮、耦合应力、光纤拉伸力和对潮湿、极端温度、插拔力和线缆拉应力、撞击及震动等恶劣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
☆ 环境特性稳定,环境试验通过Telcordia标准。
光纤跳线技术指标:
型号分类:FC、SC、ST、LC、MTRJ、MU;
插芯级别:PC、UPC、APC;
可选线径:3.0mm、2.0mm、0.9mm;
插入损耗:≤0.2dB;
回波损耗:PC≥40dB UPC≥50dB APC≥60dB;
互 换 性:≤0.2dB;
重 复 性:>1000次;
工作温度:-40℃—+75℃;
储存温度:-45℃—+85℃;
工作波长:1310nm&1550nm;
温湿老化:≤0.2dB(温度85℃,85%相对湿度);
温度循环:≤0.2dB(温度-40℃—+75℃,10%—80%相对温度,42个循环);
浸 水:≤0.2dB(温度43℃,PH5.5);
抗 振 性:≤0.2dB(振动:10—58Hz ;振幅:1.5mm, 10Hz/分钟,2小时);
负载弯曲:≤0.2dB(0.454kg负载100周期,加套);
负载扭转:≤0.2dB(0.454kg负载10周期,加套);
抗 张 力:≤0.2dB(0.23kg拉力(裸纤),1.0kg(加套));
冲 击:≤0.2dB(8m高,三个方向, 8次/方向);
参考标准:Bellcore TA-NWT-001209
应用范围: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宽带接入网;光纤CATV;局域网LAN;光纤仪器表;光纤传感器;光纤教据传输系统;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