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
雕塑塑造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头部以外的人体部分,便被看作是从属的,较为次要的。虽不如西方雕塑结构准确分明,却另有一种完美性,神完气足,很不易临摹。
雕塑这种通过厚重的物质实体性特征还使它具有绘画所没有的体量感。雕塑艺术家把表现欲望灌注到物质实体中,例如:石头、
青铜等,使它柔润起来,活起来,这样作品主题就完全渗透到自然的物质材料里去,使它服从艺术家的驾驭。雕塑的空间由于物质材料的体积而受到材料量的限制,其体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观赏的效果和作品主题的表达,同时也关联到雕塑作品与自然环境,周围建筑的合理配置与空间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