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代名词。机器人渐渐从实验室研究阶段朝着各行业商业化运作的方向转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智能科技广泛普及的今天,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势在必行。近几年,送餐机器人和机器人餐厅频频上诸报端,为此,苏州一米展开了一项调查。
此项调查共309人参与,其中172位网友表示对机器人餐厅很感兴趣,比例达到55.66%。其中,66.02%的人认为机器人最大的作用是“吸引眼球”,另有30.1%的人选择了“节省人工”。令人意外的是,有215人对机器人的前景表示“看好”,比例占到了69.58%。
仅有30.42的人%选择了“不看好”,其原因则五花八门。比如,“没有人情味,空有噱头”、“不实用、不够智能,服务比较僵硬”、“难以普及”、“意味着有些人工服务员会失业”、“技术还不成熟,效率低下”、“成本高,对餐厅规模有要求,容易产生额外成本”、“仍然不能媲美人工服务,始终需要固定程序,以及人工辅助”……
专家观点:机器人有优势也有弊端,完全取代人工为时过早
合肥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张广民分析认为,“机器人餐厅在节省人力方面还是有它的优势的,它的兴起有它的原因。现在餐厅用人成本越来越高,尤其像夏天那么热,后厨温度达到50度以上,工作环境不好,如果用机器人炒菜就不会受影响。但目前在全国来讲,机器人餐厅转型的都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机器人受程序控制,跟顾客是很呆板的交流,无人情味。”
机器人餐厅有它的优势,这点毋庸置疑。但同时,现阶段餐厅机器人还存在很大不足,实用性和普及率大打折扣。
据悉,一般一个送餐机器人的售价在6万元左右,大约可以使用五年的时间,平均每年一万二,每天工作8小时,只要电费三四元,不用休息,也不用供餐。如果换成一个服务员,年薪就要四万元左右。所以买一个机器人要比请一个服务员省钱多。但前提是长期才能看到效果,短期的一次性投入还是令许多小型餐馆吃不消。
苏州一米机器人针对市场进行了一些开拓性开发。
首先,扬长避短:提升机器人效率,体现劳动价值,避免华而不实。一米主推的火锅 快运王-米Q可选精确送餐,按照规定路径送菜至指定餐桌,送到后自动断电,使餐车脱离;送菜效率极高,一次可送约20盘菜;快运王-米Q可做多用途使用,它不仅可以送餐、而且能够收盘以及迎宾,可谓一机多用,相当划算。
其次,贴近用户,门槛低:一米机器人是国内首家(餐饮)机器人销售与租赁双模式的公司,最大化降低用户参与门槛,实现用户与机器人的完美对接。
再次,服务完善:短期租赁的方式倒逼企业把服务做到极致,服务不好就没法长久合作,一米也就没有了利润。
详情请加微信:1855158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