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类(以壁虎为例)标本制作。
选择完整、大型的活壁虎,用乙醚处死。用注射器插入壁虎的头颈、胸部和腹部,各注入少量的10%福尔马林。将注射过防腐剂的壁虎,背部朝上平放解剖盘上,头颈下面垫一团棉絮,使头部仰起。如果需要使口张开,可以在口内塞入一团棉絮。将前肢、后肢、躯干和尾部按生活状态摆好,如果标本瓶短可将尾弯曲。用大头针固定上指、趾和尾。壁虎易断尾,如果尾断脱,可用竹丝或铁丝插入连接断尾,再整姿态。用毛笔蘸40%的福尔马林,在壁虎的皮肤上涂抹两次。约1小时后壁虎的前后肢的指、趾和尾部都全部定型硬化。拔去大头针,取下浸在10%福尔马林里3个月,中间换新液3—4次。从固定液里取出壁虎,用针穿好白色丝线,在壁虎的胸部靠近前肢处和腹部靠近后肢处各穿入一道丝线,将线缚扎在玻璃片边缘上,在尾部也缚扎一道丝线。取10%的福尔马林50ml、乙二醇330ml、水620ml混合。在配好的混合液中加入0.05—0.5%的活性碳搅拌,不久产生沉淀,取上层洁净液过滤即制成保存液。将固定好的壁虎保存在这种固定液里即成。
剥制法
是指脊椎动物而言,也就是说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可以制成剥制标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和鸟类,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纲的大型种类,如鲸、鲨鱼、海龟等。 动物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躯体大小,皮肤情况等等都很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制作。例如一般鸟类的剥皮是从腹部剖开,但鸬鹚因腹部脂肪较多,在腹部开口易污染羽毛,就可改为从背部剖开。除此之外,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也因人而异,有很多种制作方法,例如在制作鸟类标本时就有从胸部剖开和腹部剖开的区别。只要做好的标本能形象逼真,符合生态、栩栩如生,就是件完美的作品。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