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杀菌灯的日常保养
紫外线灯管表面的灰尘和油垢,会阻碍紫外线的穿透,使用中应注意灯管的擦拭与保洁,新灯管使用前,可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使用过程中一般每2周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保持灯管的洁净和透明,以免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及辐射强度。
紫外线杀菌器相对菉气杀菌技术来说,具有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无混合设备,大大减少装置运行成本。如果是饮用水处理杀菌技术,紫外线杀菌消毒更为安全,不会因为药剂使用的过量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品质紫外线杀菌器的设计
要想对水体杀菌效果显著,杀菌器的设计很重要。以下是设计高品质杀菌器必须考虑的几点:
一、紫外线灯管类型的选择:紫外线灯有三种类型——低压紫外线灯、中压紫外线灯、高压紫外线灯。其中低压紫外线灯的杀菌效率比较高,输入功率的38%转换为对细菌有强杀菌力的254nm紫外辐射。而同样条件下中压和高压紫外线灯效率只有8%,所以一般杀菌器都选用低压紫外线灯作为辐射源。低压紫外线灯辐射的紫外线几乎都在254nm的杀菌UVC波段,而中压和高压紫外线灯辐射的紫外线很大部分位于杀菌效力不强的UVC和UVB紫外线波段。低压紫外线灯主要有两种外形: 直管型和H管型。这两种灯的寿命和紫外辐射效率有一点差别,直管型的低压紫外线灯的寿命和辐射效率一般比H管型灯长10%。
二、杀菌器腔体的设计
选定了紫外线灯型号后,要想发挥紫外线杀菌力,关键在于消毒车腔体的设计。对每种细菌而言,都有一个紫外线辐射剂量,只有在这个剂量之上,细菌才会被杀死或失去繁殖能力。所以腔体的设计要保证流经的水接受紫外辐射的时间和紫外线剂量要足以杀灭细菌。具体来说腔体的体积要足够大,使水流经紫外线辐射区域在三秒钟以上,水与紫外线灯的距离越近越好,使灯的紫外辐射强度在30000um/cm2以上,以保证99%的细菌杀灭率。如果紫外线辐射强度很强时,也可以降低水流经腔体紫外线辐射区的时间。可以通过增加腔体内的紫外线灯管数量来增加腔体内的紫外线辐射剂量。为了充分利用紫外辐射,腔体的设计要保证紫外线灯的发光部分处于进出水口之间。常见的三种杀菌器设计形式:1、单只紫外灯式2、多只紫外灯式3、明渠式
三、紫外线透过率UV
紫外线在不同水质中的穿透率是不同的,在纯净水中紫外线的穿透率较高。因此对于同样的一只紫外线灯,在纯净水中的杀菌率较高。而在有杂质的水中由于杂质会吸收紫外线能量,因而杀菌率会下降。因此杀菌器腔体的设计要考虑水质的情况,根据水质的好坏,增减杀菌器内水接受的紫外线辐射剂量。考虑到水质的影响,并且紫外线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紫外线强度会下降,设计杀菌器时应该预留20%以上的富余紫外线辐射剂量。
四、镇流器的品质
选用不同品质的电子镇流器对紫外线灯的紫外输出量影响很大。我们应该选用能使紫外线灯输出功率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品质电子镇流器,使紫外线灯的辐射剂量达到杀菌要求。预热式电子镇流器对延长灯的寿命极为有利,特别是当灯管需要频繁开关时。
飞利浦紫外线灯管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飞利浦紫外线灯管杀菌效果是由微生物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紫外线的输出能量,与灯的类型,光强和使用时间有关,随着灯的老化,它将丧失30%-50%的强度。紫外照射剂量是指达到一定的细菌灭活率时,需要特定波长紫外线的量,照射剂量越大,消毒效率越高,由于设备尺寸要求,一般照射时间只有几秒。在城市污水消毒中,一般平均照射剂量在300J/m2以上。低于此值,有可能出现光复活现象,即病菌不能被彻底杀死,当从渠道中流出接受可见光照射后,重新复活,降低了杀菌效果。杀菌效率要求越高,所需的照射剂量越大。影响微生物接受到足够紫外光照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是透光率(254 nm处),当飞利浦紫外线杀菌灯输出强度和照射时间一定时,透光率的变化将造成微生物实际接受剂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