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断根嫁接技术 西瓜嫁接苗的管理
西瓜嫁接育苗大多采用贴接、靠接和顶插接的方法。现如今,农业科研工作者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嫁接方法,他们管这种方法叫断根嫁接。
小知识:
从西瓜嫁接到成活的需10~12天,不管采用何种嫁接方法,嫁接后都应及时保温保湿、遮荫,避免从顶部喷水。
(1)保温
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温度应控制夜间不低于18℃,白天不超过40℃。最适温度25~30℃,低于10℃或高于40℃都会影响成活率。
晴天应遮荫防高温。春季夜间可在苗床上面架设2根空气加温线加温或加盖塑料小拱棚保温。
(2)保湿
嫁接前1天应喷洒药液并浇透水,确保棚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上。嫁接完毕晴天可喷雾以增加棚内湿度,但在嫁接苗伤口未愈合之前不能往苗上浇水,成活后才能浇水。
(3)遮光和通风
嫁接后3天内密闭遮光,采用遮阳网或无纺布覆盖在苗床拱棚上,避免阳光直射,并封闭大棚。3天后开始早晚见光30分钟,并揭开拱棚薄膜两头换气1~2次。第4、5天早晚可延长光照1~2小时,并增加通风次数。10天后嫁接苗基本成活,可揭去覆盖物,揭膜炼苗按常规管理。
(4)及时抹除砧芽
1、西瓜炭疽病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生,但以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生最重,造成落叶枯死,果实腐烂。在幼苗发病时,子叶上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发展到幼茎基部变为黑褐色,且缢缩,甚至倒折。成株期发病时,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圆形淡黄色斑点,后变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有同心轮纹。病斑扩大相互融合后易引起叶片穿孔干枯。在未成熟的果实上,初期病斑呈现水浸状,淡绿色圆斑,成熟果实上开始为突起病斑,后期扩大为褐色凹陷,并环状排列许多小黑点,潮湿时生出粉红色黏物,多呈畸形或变黑腐烂。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果实。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围常有黑褐色晕圈,其病斑上常散生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近地面茎部受害,其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且缢缩变细猝倒。瓜蔓或叶柄染病,初为水浸状黄褐色长圆形斑点,稍凹陷,后变黑褐色,病斑环绕茎一周后,全株枯死。叶片染病,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果实染病初为水浸状凹陷形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常龟裂,湿度大时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状物。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其发病最适温度为22-27℃,10℃以下、30℃以上病斑停止生长。病菌在残棵或土里越冬,第二年温度湿度适宜,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开始初次侵染。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以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再产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流水、风雨及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摘瓜时,果实表面若带有分生孢子,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可以侵染发病。炭疽病的发生和湿度关系较大,在适温下,相对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相对湿度在87%-95%时,其病菌潜伏期只有三天,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相对湿度降至54%以下时,则不发病。此外,过多用氮肥,排水不良,通风不好,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和重茬种植,发病严重。炭疽病的防治应重点选用抗病品种,调节室内湿度,使其降至70%以下,并抓好全生育期的保护。
①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齐红、齐露、开杂2号、开杂5号、京欣、兴蜜。
②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
③实行轮作,合理施肥,减少氮素化肥用量,增施钾肥和有机肥料。
④地面全面覆地膜并要加强通风调气,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至70%以下。
⑤合理密植,科学整枝,防止密度过大,以降低室内小气候湿度。
⑥科学使用杀菌农药西瓜苗 西瓜嫁接苗 嫁接西瓜苗 8424西瓜 8424西瓜种子 农人南汇绿风麒麟天山8424西瓜苗 麒麟西瓜 麒麟西瓜苗 麒麟8424 甜瓜苗 甜瓜嫁接苗 辣椒嫁接苗 茄子嫁接苗 西红柿嫁接苗 黑美人西瓜苗 龙卷风西瓜苗 无籽西瓜西瓜苗 西瓜种植技术 西瓜种植视频 回收西瓜 西瓜价格 西瓜市场 西瓜批发市场
预防:病害常发期《速净》30ml兑水15kg喷雾,5—7天一次。治疗:《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1次,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2] 保护地和露地在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此外,还可选用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抗霉菌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或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4次,轮流交替用药,防治效果较好。20%抑霉唑水乳剂800倍液对炭疽病特效。
2、西瓜蔓枯病,西瓜病症之一,主要侵染西瓜茎蔓,也侵染叶片和果实。初生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发黑后腐烂。
西瓜蔓枯病是常见的西瓜病害,因引起蔓枯而得名。此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长江三角洲西瓜产区尤为严重。除西瓜外,还为害洋香瓜、白兰瓜、哈密瓜、南瓜、黄瓜等,造成病株提早死亡而减产。叶子受害时,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以后成为直径1~2厘米的病斑。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黑褐色或有同心轮纹。发生在叶缘上的病斑,一般呈弧形。老病斑上出现小黑点。病叶干枯时病斑呈星状破裂。连续阴雨天气,病斑迅速发展可遍及全叶,叶片变黑而枯死。蔓受害时,最初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为褐色枯死,以后褐色部分呈星状干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
蔓枯病与炭疽病在症状上的主要区别是:蔓枯病病斑上不产生粉红色黏物质,而生有黑色小点状物。Mycosphaerlla melonis称瓜类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顶部呈乳状突起,孔口明显。分生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透明,两端较圆,初为单胞,后产生1~2个隔膜,分隔处略缢缩。子囊壳细颈瓶状或球形,黑褐色。子囊孢子短粗形或梭形,无色透明,1个分隔。西瓜蔓枯病以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附着于病部混入土中越冬。来年温、湿度适合时,散出孢子,经风吹、雨溅传播为害。种子表面也可以带菌。病菌主要经伤口侵入西瓜植株内部引起发病。病菌在5~35℃的温度范围内部可侵染为害,20~30℃为发育适宜温度,在55℃温度范围内都可侵染为害。在55℃温度条件下,10分钟即可死亡。高温多湿,通风透光不良,施肥不足或植株生长弱时,叶片受害重。叶片受害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发展为直径1~2厘米有同心轮纹的不规则圆斑,以叶缘为多。老病斑出现小黑点,于枯后呈星状破裂。茎蔓和果实受害开始也为水浸状病斑,中央部分变褐枯死,尔后呈星状干裂,成为木栓状干腐。蔓枯病与炭疽病区别是病斑上无粉红色分泌物;与枯萎病区别是发病慢,全株不枯死且维管束不变色。西瓜枯萎病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其病菌适宜温度在25-30℃,土温低于23℃,高于34℃,发病则轻,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时发病重。该病主要靠含菌土壤传播,重茬种植,土壤中病菌多,病株率可达70%左右,病残体及病粪,种子亦可传病。a.选用无病种,子要从远离病株的健康无病植株上采种。对可能带菌的种子,要进行种子消毒。西农8号、京抗2号、郑抗3号、丰抗8号、台湾黑宝等品种抗病性较好,可因地制宜选用。
b.对种子消毒可选用36%三唑酮多悬浮剂1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或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稍晾干后直播。也可用种子量0.5%的37%抗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对蔓枯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