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宏中国钢桶工业工艺改进的概述
(1)采用三重七层圆卷边工艺。用此工艺生产的钢桶,因其耐冲击、耐磕碰、防渗漏性能差,只适用于盛装非危险品。从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制桶业在钢桶封口上,相继开始研制国外七十年代极新工艺——七层圆卷边工艺。一九八五年,采用此工艺后,提高了钢桶耐冲击性,防渗漏性能,从而,保证了危险货物的出口。
(2)采用钢桶底顶落料压型复合模具。此工艺系将圆剪下料和冲床压型,两道工序合为一道,即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桶底顶产量。。
(3)研制新型钢桶密封胶。钢桶密封胶是防止钢桶卷边渗漏不可缺少的填充物,新型密封胶的开发,大大提高了钢桶防渗漏性能
(4)采用展卷设备。进入八十年代,许多制桶工厂开始用卷材代替板材。使用卷材除降低了采购成本外,还减少了边角余料,从而降低了钢桶的材料成本,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5)在钢桶内外表面涂装上,采用了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漆或粉末涂料。进入七十年代,许多制桶厂相继使用了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漆、悬挂式输送机及石英玻璃管远红外电热烘干炉,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工或机械喷漆,自然干燥。
中国钢桶工业产品标准化工作。
1、新中国成立前,生产钢桶的企业采用美国企业标准。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九五九年首先由商业部石油局颁布“200升铁桶暂行标准”。
3、一九六三年商业部参照此标准,制订了GB395-64国家标准,于一九六五年七月一日起实施。当时,标准只考虑了用于盛装石油等非危险货物。一九八二年,根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金属容器委员会提议,由商业部归口组织上海石油采购供应站和上海染化十三厂等四个单位,负责修订200升钢桶标准的起草工作,重新制订GB325-84标准,代替GB325-64标准。此标准,变更了标准书写格式,采用了国际标准,增加了目录和附录,并考虑了“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要求。此标准从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起实施。
4、一九八O年开始的优质产品评比活动,对产品标准提出了要求,促进了钢桶标准化工作。现在大部分省(市)制定了钢桶产品省(市)标准,除少数制桶企业外,都制定了钢桶产品的企业标准。
钢桶工业的展望的概述
新中国的钢桶工业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其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1)自动化程度低,人均实物劳产率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华东分公司制桶厂人均钢桶日产量比同规模的日本钢桶厂少的多。其他企业差距就更大了。
(2)在内外表面涂装上,质量差。由于种种原因,钢桶企业在此方面投资和采用其他行业的先进涂装工艺较少。国外先进的钢桶制造厂其三分之二的生产面积用于内外表面处理和涂装,而中国较先进的钢桶工厂,还不足三分之一。
(3)技术装备差。这与制桶机械设计和制造水平低有关,有些设备尚不能安排生产,制桶工厂不得不自行制造,致使其工艺性和精密性较差。多数小企业使用相当于国外三十至四十年代的制桶机械,以及自行制造的简易立式制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