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自供阳光房缺政策‘温暖’
“阳光瓦片和热源制冷技术等技术的攻克,是研制开发‘能源自供阳光房’的关键。”告诉记者,“阳光智能瓦”通过对太阳热能高效地转换成高品质的饱和蒸汽热能,使系统不仅能输出100度的热水,还能产生低中饱和蒸汽(100-180度),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烹饪、供暖、热水、桑拿等对热能的需求,还能实现海水淡化脱盐功能。认为,阳光瓦输出的热能能量是光伏发电能量的3倍以上。
“利用‘智能阳光瓦’摄取的饱和蒸汽驱动热源制冷机组,通过多元复合盐/氨溶液吸收乙二醇循环制冷剂及吸收制冷系统和制冷工艺,完成制冷过程。”进一步阐述着“能源自供阳光房”的运作原理,“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效率高、降温速度快等特点,能满足人们夏季制冷的需求。由于革除了压缩机,无需氟利昂,系统处于无机械运转的静态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市场开拓缺融资渠道
目前,德普顿智能门窗的7项专利技术转化工作已经完成,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准备工作、与之配套的企业和物流基本就绪,规模化生产看似万事俱备。“和大部分民营企业一样,我们也遇到了筹措资本和市场推广的难题。”无奈地说。
近年来,常规能源的短缺、环境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使开发利用太阳能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决策。“能源自供阳光房”项目的推广应用显然符合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不过,告诉记者:“由于‘能源自供阳光房’仍属于技术前沿,市场认可度并不高,应用成本也比较高。当前的主要目标客户仍是企业和政府项目,短时间内不会面向普通消费者。”
“坦白说,如果‘能源自供阳光房’能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持,将大大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看来,“向一些偏远地区政府推广的可行性更高,比如,新疆、西藏等地。这些地方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系统门窗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高,研究显示2050年能源消耗将达到1975年的4倍。其中建筑物能耗占总能耗的11%~25%。由此所带来的对环境、社会等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的工作,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丹麦1985年比1972年采暖面积增加了30%,但采暖能建筑能耗却减少了318万吨标准煤,采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也由39%下降为28%;在其它一些西欧和北欧国家,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造价可能比一般建筑高出3%,但由于节能和优化组合,每年的运营费用却可节约60%。
高性能系统门窗的制造涉及到多个相关行业、数十种上游产品,包括设备、型材、五金、玻璃、粘胶、密封件等等。然而即便应用了好的隔热的型材、节能玻璃、五金配件以及进口加工设备也并不一定能生产出高性能的系统门窗,系统门窗决不仅仅是各种高质量材料的单纯组合。真正的系统门窗,是组成门窗各个部件的完美有机组合,产品不仅需要考虑制造安装过程中的材料、设备以及各种工艺搭配组合,还需要考虑门窗上墙后的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机械力学强度、隔热、隔音、防盗、遮阳、耐候性、操作手感等一系列重要的使用性能和门窗功能。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研究滞后,中国在现代建筑技术以及门窗节能应用的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系统门窗产品在欧洲建筑市场的应用比例高达70%以上,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比例不足1%。中国虽然作为建筑门窗的生产与使用大国,但应用的门窗绝大多数还是高能耗、性能较差的塑钢和普通铝合金单玻门窗,市场的持续发展并未相应带动中国建筑门窗技术的升级换代,生产工艺相对落后。
而中国现有存量建筑门窗110亿平方米,倘若全部更换为保温性能更高的高性能系统门窗产品,每年将能节省4.3亿吨标准煤的能耗,社会效益极其可观。系统门窗的推广以及普及是借鉴西方成熟经验进行行业升级的路径,也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同时,由于中国巨大的门窗需求基数(每年新增5亿平米),倘若在未来几年高性能系统门窗的应用比例能够达到10%,即可形成每年10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区别于传统门窗主要用于解决房屋的挡风、遮雨、保温以及采光的功能性诉求问题,系统门窗强调的是在解决这些功能性诉求的同时,还能达到高性能标准的要求。而系统门窗为何能够实现传统门窗无法匹及的诸多性能优势?我们以国内系统门窗的一线品牌贝克洛的运营模式为例,来阐述其根源:
首先,系统门窗在建筑设计阶段即开始考虑门窗在特定应用环境中需要实现的性能表现。贝克洛在建筑设计阶段即会根据楼盘所处的不同地区及气候环境,甚至是楼盘的不同朝向和楼层,为开发商提供门窗系统的应用咨询及建议,改变了传统门窗一款产品打遍天下的局面,真正实现了为建筑“量身定做”门窗系统。例如,对于建筑的高层区域需要面对更大的风压以及更强的雨水冲刷的特点,应用窗框强度更高、水密性能更好的门窗设计,而低层区域应用普通设计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符合经济性原则;对于南方地区的西向门窗,应用能够阻隔红外热量的Low-e玻璃,而较少光照的北向门窗则设计使用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系统的考虑门窗在建筑环境当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及高度舒适,还能为开发商的项目投资实现最为优化的效果。
其次,系统门窗在材料选用方面并不只是对高品质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基于产品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一个科学搭配。通过与全球顶尖上游原材料供应厂商的合作,使得贝克洛站在了门窗材料应用水平的最前沿。而多年的市场合作及工程经验积累,更是让贝克洛对如何选用恰当的材料去实现门窗的性能要求认识深刻。以贝克洛W75.1系统窗为例,为确保门窗优异的性能表现,在材料应用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①. 铝合金型材的氟碳喷涂表面处理技术,具有优异的耐摩擦,耐工业以及耐海洋大气侵蚀,以及耐紫外线照射的性能,喷涂表面的20年历久常新
②. 高耐候性的EPDM胶条产品,可实现使用20年不老化失效的高性能表现。而根据胶条应用位置以及作用的不同,还会选择不同含胶量以及邵氏硬
度的胶条,以达到的胶条配置组合。例如对于需长期暴露在室外以及紫外辐射条件下的胶条进行特殊的材料及工艺处理来实现对其使用寿
命的保障。
③. 采用优质的欧洲五金件,寿命周期内可实现高达10万次的开关次数,确保五金产品的20年内无需保养替换。
④. 选用Low-e双层中空玻璃,保温性能较传统双层中空玻璃提升50%以上。
⑤. 34.8mm进口隔热条,具有极强的隔断铝合金窗框热传递的能力
⑥. 运用铝合金角码、组角钢片以及结构胶相结合的角部连接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门窗连接部位的强度,而且具有一定的韧性。使得门窗在长期
使用过程及轻微震动的环境下,也不易产生变形;
⑦. 运用德国进口的结构胶以及防渗胶产品进行角部处理,无毒无害,耐候性强,杜绝可能出现的漏水情况。
从W75.1系统门窗的材料应用搭配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系统门窗材料选用,并非简单的使用各种昂贵的部件。而是围绕实现门窗的使用性能为中心,实现各部件间的最优配置。例如,门窗具有二十年免维护、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在室内外温差为10℃时,每平方米门窗每天较普通铝合金门窗节电1度)、抗风(可抵御12级以上的台风)、防水(700Pa)以及隔音(38dB)效果。而门窗的各部件在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时,可通过一次性的保养维护(如更换胶条、塑料件、五金件等损耗件),来延续整窗的使用,而且不会影响整窗的性能。过分的强调门窗某一部件的性能而忽略各部件之间的科学搭配,只会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是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比如说采用了开关次数可达5万次的优质欧洲五金件(可用十年以上),却只选用了使用寿命仅为2年的低品质胶条产品,结果导致门窗密闭性能出现问题,且门窗胶条每两年就需进行维修保养;或是采用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却只使用单层玻璃,将大大影响门窗的整体保温性能。
第三,对于系统门窗的加工采用规范化的加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