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拼价格” 还有多大空间?
空气净化器在近两年可谓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近几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以及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大众市场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量直线上升,空气净化产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鉴于国内普通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许多空气净化器厂商大打价格牌甚至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部分品牌的空气净化器被有关部门抽查检测出存在质量问题,这再次引发了市场及消费者对下面这一话题的热议:只“拼价格”在空气净化器市场还有多大生存空间?
国内品牌仍聚焦中低端空气净化器按照价格大致集中在三个价格区间。低价空气净化器产品一般在500元以下;中端价位产品集中在2000~5000元;而高端产品往往超过万元。对于产品的定价原则,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别人和自己都有的技术,那么在保证“CADR”(洁净空气量)和“CCM”(累计净化量)两项指标不低于别人的情况下,要想与外资品牌竞争,自然是要通过性价比,也就是比他们便宜。但如果自己具备独特技术,那么有些产品定价是会比外资品牌高的。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会秘书长鲁建国对此表示,现在对于空气净化器产品来说,便宜只能是相对的概念,1000元的产品也能用,但是现在就要慢慢取消空净市场“能用”和“有用”的概念,要让消费者知道什么净化器“好用”。目前来看,市场已经逐步进入到“好用”的阶段,虽然大家都希望便宜,但从市场状态来说,鲁建国不建议消费者选购太便宜的产品。
新国标与绿色标准的差异性解析
对于新国标和环境标志标准的差异,中国家电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表示:“新国标侧重消费者关心的产品性能,环境标志标准侧重碳排放、材料可回收。后者存在的必要性更大程度上是从国家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对消费者来说,选购时并不是很关注这点。”
“国家标准解决的是产品是否合格,环境标志标准解决的是产品是属于好产品还是一般产品的问题。”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认证室主任阎雨平透露。在阎雨平看来,空净环境标志标准属于绿色产品标准,用一句通俗的话叫三好学生的标准,而国家标准属于质量标准,好比是及格标准。
新国标更强调的是产品本身的综合性能,比如cadr、ccm和噪音等;而环境标志标准更是在原材料是否环保、产品成本是否更侧重于综合性能等,绿色环保标准更讲究的是低碳和可再生经济。
纯生态空气净化器零二次污染
当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产品许多都用到了高压放电技术,有的是用来生产臭氧、有的是用来产生负离子、有的是用来产生静电吸附灰尘颗粒。不管其具体用途是什么,只要是高压电就难以避免产生臭氧,而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对人体有害,而且美国环保署定的安全标准为低于0.06PPM。此外像sharp和大金等日本厂商宣传的净离子和流光能技术,其实也是高压电离,同样无法避免臭氧的产生。而霍尼韦尔与远大采用的静电吸附技术,则毫无疑问地会产生臭氧。另外blueair的hepasilent滤网因为使用了静电吸附技术,一样无法避免产生臭氧。至于一群采用负离子净化技术和臭氧杀菌技术的国产产品,产生的臭氧浓度会非常高。除了产生臭氧,由于滤网使用时间久,吸附污染物饱和,此时运行空气净化器会导致污染物的释放。 纯作为纯生态空气净化器,首先不能有这些污染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