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力会导致高层建筑结构和保温面层的挤压、剪切或扭曲变形,而保温面层刚性越大,承受的地震力就越大,引起的破坏就可能越严重。这就要求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在有相当附着力的前提下,必须满足柔性渐变的原则,以分散和消纳地震应力,尽量减轻保温层表面的荷载,防止在地震力的影响下保温层出现大面积开裂、剥离甚至脱落。
较高使用温度。较高使用温度是指保温材料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一般保温材料的使用温度是指保温材料在该温度下长期使用,其理化性能稳定,符合设计和运行的技术要求。
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是材料受到压缩力作用而破损时,每单位原始横截面上承受的较大压力负荷。材料的抗压强度与加工工艺、材料孔隙率等有密切关系。《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导则))(GB 4272—92)规定硬质制品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3MPa.对于软质、半硬质及松散状绝热材料,一般受到压缩荷载时不会损坏,因此抗压强度未作规定。抗折强度是材料在受到弯曲负荷作用下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偶矩。
线膨胀系数:保温材料受热时的膨胀特性可用线膨胀系数表示。保温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的热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较大,则保温结构受热后,内部因变形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当温度变化剧烈时,保温结构便会受到破坏。设计保温结构时,应根据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大小预留一定尺寸的膨胀缝。
PH值:热力设备及管道使用的保温材料对金属表面不应有化学腐蚀作用。一般要求保温材料必须属于中性或PH值大于7-8,不得含有可溶性氯化物,硫氧化物的含量不允许大于0.06%。材料使用前应处于干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