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分类
脚手架按建筑物立面上设置状态分为落地、悬挑、吊挂、附着升降四种基本形式。
①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外围地面上,主要搭设方法为立杆双排搭设。因受立杆承载力限制,加之材料耗用量大,占用时间长,所以,这种脚手架搭设高度多控制在40m以下。在房屋砖混结构施工中,该脚手架兼作砌筑、装修和防护之用;在多层框架结构施工中,该脚手架主要作装修和防护之用。
② 悬挑式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外边缘向外伸出的悬挑结构上,将脚手架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建筑结构。悬挑支承结构有用型钢焊接制作的三角桁架下撑式结构以及用钢丝绳斜拉住水平型钢挑梁的斜拉式结构两种主要形式。在悬挑结构上搭设的双排外脚手架与落地式脚手架相同,分段悬挑脚手架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5m以内。该形式的脚手架作装修和防护之用,应用在闹市区需要作全封闭的高层建筑施工中,以防坠物伤人。
门式脚手架
门式脚手架是建筑用脚手架中,应用最广的脚手架之一。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这种脚手架主要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可调底座等组成。门式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它具有拆装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到60年代,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引进并发展了这种脚手架。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门式脚手架体系,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它不但能用作建筑施工的内外脚手架,又能用作楼板、梁模板 支架和移动式脚手架等,具用较多的功能,所以又称多功能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是美国在五十年代末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施工工具。由于它具有装拆简单、移动方 便、承载性好、使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门式脚手架的使用量最多,约占各类脚手架的50%左右,并且各国还建立了不少生产各种体系门式脚手架的专业公司。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使用这类脚手架,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脚手架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搭设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合高出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为搭设完的脚手架配件,非架子工一律不准上架,搭设完后,由施工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操作负荷应符合要求,不允许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
有六级或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时停止脚手架配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
在脚手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
临街搭设的脚手架外侧应有防护层措施,防止坠物伤人。
作业时需要临时拆除门式脚手架配件的交叉支撑或连墙件时,应经主管部门同意批准,方能拆除。
搭拆脚手架配件时,底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