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树苗 大棚栽培技术
发展高效大棚香椿生产,投资小,收益高。大棚高效栽培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1、品种选择。同日光温室。
2、假植。秋季香椿落叶后有17天左右的休眠期。此期需要保持10℃以下的低温。假植于霜降前3--5天进行;先将苗木浇透水,使之充分吸水。然后将苗木刨起,刨挖时尽量多保留粗壮侧根,并将根部土壤抖掉。同时就地挖沟将苗木根部置入沟中,一棵挨一棵码苗,使苗斜趴地面,以减少寒风为害,随即埋土,然后再挖一条沟,依次一棵压一棵地进行,假贮完毕后要浇1次大水,使苗木不致在强烈西北寒风情况下“抽条”。为了保证秋季香椿苗叶及时黄化脱落,可用2000mg/l乙烯利喷洒植株,喷洒后2--5天,即会引起大量叶片枯黄和脱落。
3、定植。假植后30天左右(11月中旬),香椿叶脱落,这时应将苗木分级以备定植。定植前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并混施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施肥后深翻20--25厘米,精细整地,且要提前5--7天扣棚,以提高地温。大棚香椿定植分为常规定植和篱式定植两种。常规定植是先作成宽1.5米的畦,每畦间隔50厘米(留作采收人行道)。定植时从大棚一端开始,将分级好的苗在棚内按前矮后高的原则,以15厘米x15厘米的株行距一株株竖立畦中,使根系互相交错展平,将土回填入畦。填土时将苗木轻轻抖动一下,使土壤填满空隙。栽后浇水并在畦面上覆盖一层树叶、碎草等。每亩冬大棚需栽植香椿苗木3万株左右。篱式定植是在1米宽的畦床亡,以30厘米的株距纵向密植两行,两行间的行距为30厘米。畦与畦间的距离为70厘米。
4、采收期管理
播种
预先将育苗盘洗刷干净,底层铺放一层白纸,白纸上平摊一层厚约2.5cm的湿珍珠岩(珍珠岩与水量体积比为2:1)、然后将已催好芽的香椿种子均匀撒播于基质上,播种量为240g/m2,播后种子上再覆盖厚约1.5cm左右的珍珠岩,覆盖后立即喷水,喷水量为覆盖层珍珠岩体积的1/2,也可直接喷珍珠岩,再覆盖。
喷雾管理播后5d,种芽即伸出基质;10d后,香椿种芽下胚轴长达8~9cm,粗约1.0mm,根长6cm左右。在此期间应定时喷雾,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始终在80%左右,加快种芽生长,促进品质柔嫩。
生态习性:
香椿喜温,适宜在平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8一10℃左右可能受冻。香椿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
主要品种:
我国香椿很多,根据香椿初出芽苞和子叶的颜色不同,基本上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类。属紫香椿的有黑油椿、红油椿、焦作红香椿、西牟紫椿等品种;属绿香椿的有青油椿、黄罗伞等品种。香椿品种不同,其特征与特性也不同。紫香椿一般树冠都比较开阔,树皮灰褐色,芽孢紫褐色,初出幼芽紫红色,有光泽,香味浓,纤维少,含油脂较多;绿香椿,树冠直立,树皮青色或绿褐色,香味稍淡,含油脂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