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羊绒大国。全球每年原绒产量1.5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原绒占全球原绒产量的75%以上,再加上一部分进口,世界上超过95%的羊绒原料在我国完成初级加工处理。尽管我国羊绒资源居全球垄断地位,但因品牌缺失,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
目前,我国羊绒产业面临着“羊绒产自中国,但羊绒价格中国人说了不算,定价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尴尬局面。
“国内羊绒缺乏国际话语权有其重要原因,一是大多数企业处于初级加工的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毫无话语权可言;二是企业各自为战、相互激烈竞争,尚未形成统一联盟来保障自己的定价权。”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介绍了其中的相关原因。
业界人士表示,中国的羊绒生产企业大多处于价值分配链的最底层,是靠加工费生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时代,品牌才是生命线。“品牌就是信誉,是产出效益的根本要素,中国羊绒行业想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有著名的品牌,否则没有出路。”
同时,业界人士也坦言,品牌建设道路艰难,因为从国外的经验看,一个品牌从创立到成长为全球著名品牌少则需十几年,有些需上百年。
但总体而言,国内羊绒行业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羊绒话语权的获取,正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中国羊绒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料生产地,而羊绒行业对原料依赖度较大,中国掌控原材料优势;二是国内消费者需求崛起,有利于羊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意识到行业存在问题并积极着手解决,如扶持政策的出台,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为了羊绒产业的更好发展,国内羊绒行业必须正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多数企业仍生存在产业链低端、羊绒品质在盲目扩张下有下降趋势、行业标准不规范、虚假产品等问题。未来,地方政府在标准和检验上,相关企业在品牌塑造、产品研发等方面,需要付出较多努力。
毛衣加工厂对毛衣的染整工艺
毛衣加工厂对毛衣的染整工艺:纱线或织物经染色及整理以后,对抗起球性将产生较大影响,这与染料、助剂、染整工艺条件有关,东莞毛衣加工厂以绞纱染色的纱线比用散毛染色或毛条染色的纱线易起球;以成衫染色的织物比纱线染色所织的织物易起球;织物经过定型,针织毛衣加工特别是经树脂整理后,其抗起毛起球性将大大增强。
鳞片是羊毛纤维的一个主要特点,东莞毛衣加工厂使羊毛纤维具有了缩绒性,所以防缩整理的实质是对鳞片进行处理,使它减弱或失去定向摩擦效应。东莞毛衣加工厂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品与鳞片发生作用,损伤和软化鳞片;或利用树脂均匀的扩散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从而有效的限制了鳞片的作用,使羊毛纤维失去缩绒性,达到防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