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匠地毯
一、 天匠地毯简介
天匠地毯来自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这里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不仅孕育出“科圣”张恒、“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还孕育出天匠的“匠人”。天匠的匠人们一直在默默的传承着来自祖辈的手工编织地毯的工艺。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1985年天匠地毯厂正式成立,经过努力,1991年天匠地毯成为河南省外贸出口加工基地,天匠的匠人们经过不断的创新改革,在1995年率先研制出1000道手工真丝挂毯,获得国家技术奖;2001年天匠获得自营进出口的经营权;2008年天匠为哈萨克斯坦总统府定制30x50英尺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真丝地毯,由8名匠人历时3年完成…….
天匠地毯自创立以来已有30多年,所生产的“天匠”手工丝毯销往国际市场,产品铺进欧洲宫廷、服务迪拜富商、美国上层、澳洲富翁……被誉为地毯中的“劳斯莱斯”。 土耳其市场上80%的手工真丝地毯来自“天匠”,伊朗市场上50%的手工丝毯更是源自“天匠”。
天匠地毯,为奢华地毯而生,一生只为一块好丝毯。
二、 地毯的历史
地毯,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物件,经历了历史文化熏陶和智慧人民的双手,涤荡千年,依然闪耀着特有的光芒。
世界地毯的历史发源地主要有中国、波斯、埃及和印度。中国地毯的起源有文字记载的大约在2000多年前,有实物考证的大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地毯又名地衣,用于铺设在地面的编织品。中国地毯最早起源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游牧部落。1959年,从和田地区民丰县出土的古代地毯残片,便是最好的证明。它的编织方法与现在当地民间地毯编织工艺基本相似,结扣采用细致的马蹄扣(土耳其结法),经纬密度为 330 道,仅比现在和田地毯经纬密度 360 道少 30 道左右。1978 年 7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分別在河南南召和新疆和田地区发现了大约 3000 年前的地毯碎片。遗憾的是,我们的祖先未曾留下地毯编织方法的文献记载。
气候环境较为特殊多变的西北高原牧区早在2000多年前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地毯雏形。有研究指出:地毯技术从新疆沿青海 、甘肅、宁夏、陝西和榆林到内蒙古等地区在不断的延伸,先后进入北京,天津和山东地区,最后与拥有古老地毯编织艺术的中原华夏文明相交织。
《诗经》、《古乐府》中都曾出现过与地毯相关的记载。鲜活的历史告诉我们地毯最初是先民为了御寒。秦汉时期,塞外的游牧民族就已经开始大量编织使用地毯作为御寒地物。西汉时期就已经有做工比较精细的地毯了。随着汉武帝消灭了匈奴,一条通往西亚、欧洲的贸易通路——丝绸之路开通了。丝绸之路不仅运载了丝绸、地毯、瓷器、茶叶和香料,也促使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地毯编织工艺从而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中亚来到了中东和欧洲,同时也让中国人见识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地毯。在波斯地毯图案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与中国地毯图案完全相同的花纹。也有人认为波斯地毯的图案来源于中国,只是在波斯设计师的手中经过精心的修改并加进了波斯的色彩,从而成为具有中东风格的图案。从西汉起这两个文明古国不断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传统的中国图案和传统的波斯图案以及编织工艺在天长日久的相互融合,从而成就了一项高雅细腻的地毯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毯从民间进入了宫廷,成为了宫廷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从唐朝开始,随着农业的发展,地毯的品种越来越多。地毯编织技术也从新疆沿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进入北京、天津最后汇入中原地区,形成了做工精细、色彩均匀、质地优良、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曾记录过一千多年前当地地毯业兴盛的情况。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红线毯》中写道:“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而以御寒为主的地毯价值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句诗句从侧面描述出了地毯的功用已经摆脱了最初御寒的目的,进而开始演变成为装饰、富贵、权利的代名词。曾有记载唐朝皇帝把地毯用于邦交,作为礼品送给日本女皇,地毯又肩负起了“馈赠”的重要角色。
1966年浙江省兰溪出土了一条棉毯,它长2.51米,宽度为1.18米,为平纹组织,两面起绒,且平整厚实。经过鉴定,这条棉地毯所用的材料为草棉纤维,是南宋织成的。这是一条迄今为止所只最早的棉毯。由此可见,那时织毯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907年契丹的金戈铁马踏入了平原,北京成了辽人的部都,由于宫廷的需要,地毯也传入了北京,不过那时的地毯已经不是民间实用的铺地物,而是皇家独享的、并且象征着权利与等级的宫廷艺术品。
到了元代,皇家铺设地毯有了更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据《大元毡罽工物记》记载,成宗皇帝大德二年(1298年)工部奉旨在北京青塔寺专为皇宫编织地毯,对地毯的尺寸、燃料、羊毛的用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明清两代的地毯制作已达到十分精湛的地步,尤其是专为宫廷制作的地毯极为考究。在明代,地毯则作为贡品大量地从我国西北等地征集进京,同时还专门设有为皇宫编织的机构。随着当时社会生产发展,地毯形成甘肃、宁夏、内蒙等生产基地。地毯图案上融汇了宫廷艺术、佛教艺术和民间文化艺术等诸多因素,并常用龙凤图案、夔龙纹、传统吉祥图案,借用谐音形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生产工艺和规模上也达到了全所未有的水平,使中国地毯在世界许多国家被作为珍贵的艺术品收藏。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明末清初,中国手工地毯制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消费多在宫廷和寺庙中。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美伦美焕的地毯,在许多国家,中国地毯被作为永久的艺术品而收藏。比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纺织博物馆、加拿大皇家昂特里奥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等都藏有中国地毯。地毯的功用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收藏。
到了清朝,北京地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嘉庆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在北京染织局里有九名地毯编制工匠专门为皇帝编制地毯,咸丰十年(1860年)西藏达赖喇嘛进京,带来了大批的藏毯进献给咸丰皇帝,皇帝十分喜爱,将一部分藏毯赐给了皇宫大臣,并且准许编织地毯的藏族艺人进京传艺。
到了近代,中国地毯行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中国地毯也逐渐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地毯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迅速提高,中国地毯行业开始步入市场化。但在机织地毯迅猛发展的同时,传统手工地毯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地毯品种百花齐放,图案花型层出不穷。1921年起,天津逐步成为地毯重镇,中国第一个现代缫丝厂就设在天津。此时,成品编织地毯已销往欧美等地。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已成为中国手工地毯的重要出口地区。因此,天津素有地毯之乡的美誉,至今众多地毯检验机构仍设在天津。
国内最大的地毯是在1981年乌鲁木齐地毯厂为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编织的一条1250公斤的地毯,被赞誉为“地毯之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外贸出口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安居乐业,沿海及大中城市中追逐高档古典的装饰风格也有不同程度的需要,因此,中国手制地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手工制毯中心,中国真丝地毯、新疆羊毛地毯、西藏羊毛地毯便是其中的代表。同时,曾经昂贵奢侈的地毯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中,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环境,陶冶情操的装饰家庭居室的佳品。
三、 天匠工艺
天匠生产的手工真丝地毯,是经过复杂的深加工,纯手工制作完成。从蚕虫(春季昆虫)到成品地毯,要经过几十种复杂工序才能手工编织而成。
一、 蚕虫(春季昆虫)的出生到成茧
春季蚕虫是一种天然昆虫,从差不多2毫米直径的小圆蛋中变成不到10毫米长的小黑虫,主要经过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的纯天然桑树叶精心喂养,长到40毫米左右,慢慢由黑变成白色小茧(有拇指大小),其喂养过程非常复杂。养蚕场地要在室内,用自然光,通风并进行消毒,避开闲人和一切杂味,不然成活率低,茧的质量差。
二、春季桑茧的加工、抽丝及染炼
1、春季桑茧的加工
蚕虫变成茧后首先要烘干,挑选优质的茧做抽丝用,然后用传统的手工抽丝法,把茧放入清水里去除杂质,经过1—3次清水过滤再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后,进行抽丝,每公斤生茧抽纯真丝0.3公斤,粗细按所需材料而定,最后经过分股、打股、干燥、干装、封存备用。
2、真丝的加工
真丝的加工比较复杂,首先将分股的真丝打开,放在5到6个手工拼丝机上进行合并,粗细按所需的道数而定,多股合并为一股,而后进行染炼。
3、真丝的炼制
将丝按重量分类,放入工业用碱,再锅内煮30—40分钟,进行去杂变软,然后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将碱和杂质完全洗去,挤水、晾干、进行包装。
4、真丝的染色
将炼后的真丝分类后,在煮沸的水中放入所需的不同颜色,搅拌均匀后,放入真丝,不断翻动40分钟左右即可,以后同炼制过程一样。
三、制图设计
按照所需的图案进行制图、晒图、标号。
四、机梁的制作
要选用一定硬木料做梁和框,要耐压力,并干燥(也可用钢料制作)。
五、高道数真丝地毯的制作
1、做高道数真丝地毯,选择工人是第一关键,选择不好直接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姑娘,眼睛视力好,心灵手巧,有5年制作地毯经验的优秀工人,才能制作高道数真丝地毯。
2、挂经
按照不同道数,进行排经,以英尺为单位,划上比例尺。
3、真丝地毯的编织
挂经完毕进行手工编织,是一种复杂工艺。左手拿色线右手拿刀,前后打结,拉框过纬线,再进行拍打,每平方英尺用花线220克—250克,然后用刀砍断色线,留1.5公分长,保持粗线一致,毯面平整,边要直、毯型正,不能粗心大意,编织时必须保持与图纸一样逼真完美。经厂方技术人员严格验证后再经国家轻工部鉴定认可,我们的产品才能走向市场。
手工真丝地毯的制作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一个工人编织一条300道5×8英尺的丝毯需要14至20个月,800道1.4×2英尺则需要40至50个月。而制作一块1000道的丝毯,用料和头发丝差不多粗细,即使戴着放大镜,一个姑娘完成后,视力也会不同程度下降,通常就不再做第二条了。所以人称高道数真丝地毯为“软黄金”。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高道数真丝地毯作为一种越来越稀少的手工艺术品,其价值必然趋高,因此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博物馆以及个人的收藏品。
我们的产品已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正如客户所称“巧手编织波斯毯,漂洋过海闯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