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四)
逛展厅时,如果留心观察,我们有时会发现馆内竖有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识。可最近,发生在国家博物馆的一起“闪光灯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项规定的讨论:展厅禁用闪光灯是否必要?如有必要,为什么展厅禁用闪光灯?
纺织品为何如此容易“受伤”
根据被光活化后,染料分子如何与氧气反应,光促进氧化途径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途径是光通过染料活化氧气,被活化的氧气再反过来把染料破坏掉。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两种途径,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能级。为了简单理解,我们可以把能级看成是不同高度的楼层。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分子其实也都喜欢在稳定的最底层呆着。可是,一旦有了光照,染料分子会吸收合适的光能,纷纷蹦上更高层。而另一方面,平时沐浴在氧气中的我们欢蹦乱跳的,可能会觉得氧气很温和。其实,这是因为氧气一般都是三线态氧——处于底层状态的氧气。通常情况下,光照很难让氧气“嗨”起来,而吸收光能,蹦上高层的染料分子,恰好扮演了能量传递者的身份——它们慷慨的将光能送给氧气,自己则退回到底层。而获得能量的氧气一步登天,摇身一变成了能量更高的单线态氧,露出了光线的本来面目。这单线态氧简直是白眼狼,回过头来就把染料氧化得干干净净。
为什么进行企业展厅前置评量
简言之,前置评量就是去了解观众对企业展厅这项展览主题的认知、态度与需求,帮助展览规划者克服观众错误的观念,增进他们在展览中学习的机会。前置评量需要我们分析从观众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在此基础之上,了解观众对企业展厅主题所关心的取向为何、他们的问题与期待是什么。这些资讯要在企业展厅规划开始之前或最早的时段进行,才能写出展览团队的?展览概念」(brief,及概念设计) ,依此来写企业展厅规划书。
这个阶段的观众研究:主要包括对焦群的访谈或/与问卷调查,它可以更准确的界定目标观众;它告诉我们观众的兴趣、观众对一项主题的先前了解程度;可以鉴定、评价企业展厅所提供的展览与活动是否可以服务到观众。此外,这项观众研究还可以告诉我们观众对企业展厅的期待是什么。利用这项调查数据分析出观众对企业展厅主题的认知、态度与需求,对应着专业人员要传达的讯息,来找出呈现展品的具体方式与技术,才能完成企业展厅的价值来。
为什么有的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
逛展厅时,如果留心观察,我们有时会发现馆内竖有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识。可最近,发生在国家博物馆的一起“闪光灯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项规定的讨论:展厅禁用闪光灯是否必要?如有必要,为什么展厅禁用闪光灯?
问题的根源:光携带能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阳光蕴含着能量。其实所有的光都是如此,也正是这些能量成为文物老化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中最致命的可能是光化学反应:在这些能量的作用下,文物表面的分子或者分解,或者和其他物质反应,从而失去了原本的特征。
不过,在光的例子里,能量并不是平等的。光传递能量时并非连续的,而是分成一个个的小能量包,每个包对应一个“光子”。越蓝的光,每个光子的能量就越大,通常而言造成的光化学破坏也越大;而就算总能量相同,越红的光,造成的光化学破坏也较小。不严格地比喻说,这就像被普通网球分别砸一百下没有事,而被一个百倍质量的超级网球砸一下可能就要出事。
所以,关注光对文物的影响,需要注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