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
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分类
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根据结构来区分板式换热器,也就是根据外形来区分,可分为四大类:①可拆卸板式换热器(又叫带密封垫片的板式换热器)、②焊接板式换热器、③螺旋板式换热器、④板卷式换热器(又叫蜂窝式换热器)。其中,焊接板式换热器又分为:半焊接板式换热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钎焊板式换热器。



性 管子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管子尺寸和形状对传热有很大影响。采用小直径的管子时,换热器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一些,设备比较紧凑,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少,传热系数也较高。但制造麻烦,管子易结垢,不易清洗。大直径管子用于粘性大或者污浊的流体,小直径的管子用于较清洁的流体。 板式换热器管子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介质的压力、温度及腐蚀性来确定。 换热器的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不单考虑设备的紧凑性,还要考虑到流体的性质、结构设计以及加工制造方面的情况。管子在管板上的标准排列形式有四种:正三角形和转角正三角形排列,适用与壳程介质清洁,且不需要进行机械清洗的场合。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能够使管间的小桥形成一条直线通道,便于用机械进行清洗,一般用于管束可抽出管间清洗的场合。 另外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法,其每一程中一般都采用三角形排列,板式换热器而各程之间则常常采用正方形排列,这样便于安排隔板位置。 当换热器直径较大,管子较多时,都必须在管束周围的弓形空间内尽量配置换热管。这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大传热面积,也可以防止在壳程流体在弓形区域内短路而给传热带来不利影响。

质通道的不同组合。
板式换热器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相等或接近,从而得到最佳的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

压降校核
板式换热器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时,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关于和压降的计算,由各个厂家产品的性能曲线计算得到。性能曲线(准则关联式)一般来自于产品的。对于缺少性能测试的板型,也可通过参考尺寸法,根据板型的特性几何尺寸获得板型的准则关联式,板式换热器国际上的一些通用软件均采用这种方法。
选型软件
关于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软件,一般各自厂家根据自己的板型都有自己的选型软件。国际上通用的软件有HTRI,HTFS等。通用的计算软件公开的很少,国内一些网站如换热支持网站提供了提供了板式换热器的在线计算软件,可供参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