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地道的合一【国学】
《易经》充满了辩证法,对立统一,天道地德,一阳一阴,轮转太极。君子依顺天地之道,一方面.积极进取,外求功业,运用潜能,努力创造,为世界创造宝贵价值,为人生谱写精彩华章;另一方面,谦退自处,内求美德,守持仁心,广施恩惠,为他人带来尽量大的福利,为后人留下尽量大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不懂“天地合德、阴阳合一”的道理,过于偏向一方.或者一门心思求功业而不修品德,或者过于注重品德而不求功业。相对来说,前者更多。殊不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将阴阳分拆.偏执一端,要么一事无成.要么不能长久。
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这只是保守的说法,许多人连自己这一代都过不了。胡雪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半生富贵,却不能善始善终,临到终年,守业无方,竟然破产;漫天富贵.化作烟消云散;半世英名,顿成梦幻泡影。究其原因,还是求财之心太浓,积德之心太淡。不过.说胡雪岩完全不知积德,也不妥当,在个人私德方面,他做得很完美;在小恩小惠方面,他的花样也很多.可惜在大德上却差得太远。浅薄的地基焉能承载大厦,他的垮台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胡雪岩的“成功经验”受到人们的热捧,但在有道者的眼里。他不算真正的成功人士,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功、德相长,泽被后世,不能只贪一生富贵。
合理地利用时间【大智国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这句话说的是孔子看到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而是包罗万象。天地如此,人亦不例外,一个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年,即去一岁。
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正如李太白《将进酒》中所说:“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希腊哲人也说:“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己非前水。”
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包括很多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当中,尤其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先生认为历史是不能停留的,时代是向前迈进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其实,按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话说白了就是时间问题。逝去的东西不会再回来,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现在。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能手。没听说有哪个懒惰的人可以成就伟大事业。
国学学什么
谈“国学”,讨论“国学”,必须明确它的范畴。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诸子百家、文史、制度、内典、理学等都囊括其内。如此丰富的国学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学国学,不仅要学习它外在的文化,更要学习它内在的精神。具体来说,应注重如下方面:
要以史为鉴。唐太宗的《帝范》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其中的兴衰更替对国学、企业、个人都有一番启示。夏桀和商纣纵情酒色、粗暴管理、不以人为本、从不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最终都带来灭顶之灾。明朝万历的怠政、泰昌的短命、天启的无能、崇祯的懦弱与多疑,终使得大明在和大清、大顺的角逐中结束了朱家的历史王朝。
(要以人为镜。国学不仅可以学历史,还可以从古人身上学修身、处世、领导以及持家。国学中有许多为人处世的典范以供后人参考。例如,姜子牙的《六韬》有云:“杀一人而天下为之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为之悦者,赏之。”这是对赏罚有据、赏罚分明的最.好归纳。又如:“贤主应劳以求贤而逸以治事。”这是指领导的工作重在选人与用人,而不是处理日常事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