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香樟根
别名:香通、走马胎、土沉香、山沉香
英文名:Comphortree Roo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归经:肝;脾经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黄樟醚(safrole),松油醇(terpineol)等;还含新木姜子碱(laurolitsine)及网状番荔枝碱(reticuline)等生物碱。
功效:温中止痛;辟秽和中;祛风除湿
考证:出自《分类草药性》
主治:胃脘疼痛;霍乱吐泻;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
各家论述:
《分类草药性》 :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贵阳民间药草》 :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四川中药志》 :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不宜火烘,以免香气挥发。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用药禁忌:气虚有内热者禁服。
功效分类:理气药;活血药;解表药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cm,厚2-5mm,或为不规则条块状,外表赤棕色或暗棕色,有栓皮或部分脱落,横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有年轮。质坚而重。有樟脑气,味辛而清凉。以片张大、色黄白、气味浓厚者为佳。
性味:辛;温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调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还可以利用樟树制造出樟脑球,增加香味。不过您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也会发现到:樟树也会有病虫害的侵袭,在大自然界就是这样的公平,总是一物降一物。
黑斑病
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樟叶蜂
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时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