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说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彬彬有礼,不能态度恶劣,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礼貌是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礼貌的意义重大。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礼貌待人、自大、蛮横、粗鲁、缺乏良好的教养,往往会处处碰壁。
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受到关注。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控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
而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礼貌、礼节这一重要环节,他们认为,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夭真无邪,长大自然就懂得礼貌礼节了。其实,这都是误解。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一旦形成坏习惯,就很难改变;另外,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可见,讲礼貌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好习惯。
国学经典:向孔子学谦虚,跟庄子学思考!
向郑板桥学习糊涂
郑板桥说过:“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
一纸“难得糊涂”,写出了郑板桥一生为人处世的宗旨。
人不妨活的洒脱些,逍遥,自在,不必对所有事情斤斤计较。
凡事知上下,知轻重,知缓急,而不要自寻烦恼。所以,在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大可不必非黑即白地苛求他人。
许多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不妨在”糊涂“的视角里让别人轻松,也给自己的心轻松。